真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真菌性阴道炎可通过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唑类药物、制霉菌素)、全身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治疗,需采取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等一般治疗措施,妊娠期女性优先局部用药,哺乳期女性多选择局部抗真菌药物且避免全身用药,不同人群需依据自身情况规范治疗。
一、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唑类药物
1.克霉唑:有克霉唑栓、克霉唑乳膏等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影响真菌代谢。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克霉唑对多种引起真菌性阴道炎的病原体有抑制作用,能有效缓解阴道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局部用药后可在阴道内缓慢释放药物,持续发挥抗真菌效应。
2.咪康唑:常见剂型有咪康唑栓等。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影响真菌固醇的生物合成,达到抗真菌效果。大量临床实践显示,咪康唑对真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有效率较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局部应用时相对安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二)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相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以致重要细胞内容物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常用于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局部用药后能在阴道局部发挥作用,对阴道内的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缓解因真菌性阴道炎引起的不适症状,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唑类药物的患者,但局部使用时可能会有局部刺激感等不良反应,但一般较轻微。
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氟康唑
氟康唑为全身用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病情较严重、反复发作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可考虑全身用药。但需要注意,氟康唑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痛等,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因为氟康唑主要经肝脏代谢。
三、一般治疗措施
(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但要避免过度清洗,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要勤换内裤,内裤最好选择棉质、宽松的,以利于透气,保持外阴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等,都需要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可能更容易发生真菌性阴道炎,更要注意这一点;育龄期女性在性生活等因素影响下,也需要注意外阴清洁;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也需重视外阴清洁干燥。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所以更要严格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同时积极控制血糖。
(二)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的毛巾、浴盆等个人物品应专人专用,避免与他人混用,防止交叉感染。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若有性生活,性伴侣也可能携带真菌,需要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否则容易导致反复感染。对于不同性别来说,女性患者的性伴侣如果感染真菌,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染给女性,所以男性性伴侣也需要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患者,更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真菌性阴道炎时,治疗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克霉唑等。因为全身用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以局部用药为主。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一般治疗措施。由于妊娠期女性身体状况特殊,激素水平变化较大,阴道局部环境改变,容易发生真菌性阴道炎,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外阴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规范治疗。
(二)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患真菌性阴道炎时,局部用药相对更安全。可以选择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等。因为全身用药后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产生影响,所以应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在使用局部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以及婴儿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哺乳期女性由于需要哺乳,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在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选择对婴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