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局部症状(乳房红肿热痛、乳汁排出不畅)和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处理方法包括非药物干预(排空乳汁、局部热敷、乳房按摩)及就医评估与可能的医疗干预(如严重时就医,可能用抗生素),不同人群(哺乳期女性、婴儿)有相应注意事项,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及时采取合适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一、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乳房红肿热痛:患病乳房部位皮肤温度升高,出现红肿现象,同时伴有明显疼痛,初期可能是局部的疼痛、硬结,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可能扩大,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触摸到硬块,皮肤发红发亮。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充血水肿以及神经受到刺激引起。
乳汁排出不畅:由于乳腺管受炎症影响,乳汁排出受阻,表现为乳房内乳汁淤积,可触及到乳腺导管变粗,乳汁排出困难,婴儿吸吮时可能感觉乳汁流出不畅。
2.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部分严重者体温可超过39℃。这是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一般在炎症得到控制前,发热可能会反复出现。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无力,这与机体处于炎症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
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处理方法
1.非药物干预
排空乳汁:
婴儿吸吮:让婴儿充分吸吮患病乳房,婴儿的吸吮可以有效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排出。对于婴儿较小的情况,要注意正确的含接姿势,确保吸吮到乳汁,一般建议两侧乳房交替吸吮,每侧吸吮10-15分钟左右。
吸奶器辅助:如果婴儿吸吮后仍有较多乳汁淤积,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净。吸奶器要选择合适的型号,使用时注意正确操作,避免过度负压损伤乳腺组织,一般每次吸奶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可根据情况吸奶3-4次。
局部热敷:
温度与时间:可以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温度一般控制在40℃-45℃,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的红肿热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但要注意如果局部皮肤有破损则不宜热敷。
乳房按摩:
按摩方法:在排空乳汁后,可进行乳房按摩。按摩时从乳房周边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加重疼痛和损伤。通过按摩可以进一步疏通乳腺管,帮助乳汁排出。但对于炎症严重、皮肤有明显红肿热痛加剧的情况要谨慎按摩,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就医评估与可能的医疗干预
医生评估:当症状较为严重,如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经非药物干预后无明显缓解)、乳房红肿范围迅速扩大、出现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
可能的抗生素使用: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遵循安全用药原则,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不过在哺乳期使用抗生素时要谨慎权衡利弊,因为部分抗生素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
三、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等)的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
生活方式: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卫生,每次喂奶前后可用温水清洗乳头。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加重乳腺炎的发生和发展。
病史相关:如果有既往乳腺炎病史,再次哺乳时要更加注意乳汁的排空,一旦出现乳房轻微不适,如轻微胀痛、局部轻度红肿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强吸吮、热敷等,防止病情加重。
2.婴儿:
喂养:婴儿吸吮对于促进乳汁排出、缓解乳腺炎非常重要,要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房,保证有效吸吮,以维持乳腺管通畅。同时要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避免婴儿口腔内的细菌通过乳头感染乳房。
特殊情况:如果母亲因乳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要了解所用抗生素是否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方式,如在使用某些可能对婴儿有影响的抗生素期间,可暂时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待停药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需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以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