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区别有哪些
小儿肺炎与支气管炎在定义与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小儿肺炎病变涉及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引起,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肺部可闻固定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影,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药及对症支持;小儿支气管炎发病部位主要在支气管,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肺部听诊有相应体征,胸部X线大多正常或仅肺纹理增粗,以对症治疗为主;新生儿、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小儿患病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小儿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吸入异物等引起,病变部位涉及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
小儿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支气管。
二、病因差异
小儿肺炎: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常见病因,如细菌(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支原体等感染,不同年龄小儿常见的病原体有所不同,新生儿肺炎多由宫内感染或分娩过程中感染引起,而婴幼儿肺炎以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此外,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也可引起肺炎,但相对较少见。
小儿支气管炎: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继发,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等,冷空气刺激、粉尘、空气污染等理化因素刺激也可诱发小儿支气管炎,且小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较差,更容易受这些因素影响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区别
症状表现
小儿肺炎:主要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呈持续高热;咳嗽较为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婴儿肺炎可能咳嗽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口吐白沫;还可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部分患儿可有发绀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小儿支气管炎: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一般无气促和发绀,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体温可正常或有低热。
体征差异
小儿肺炎: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这是肺炎较典型的体征,有些患儿还可伴有呼吸音改变,如呼吸音粗糙或减弱等。
小儿支气管炎: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
四、影像学表现不同
小儿肺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有片状、斑片状阴影等炎性浸润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差异,如支气管肺炎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小斑片状阴影,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并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等改变。
小儿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少数患儿可有肺门阴影增浓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
小儿肺炎:主要是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等;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用量),咳嗽咳痰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等。
小儿支气管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有咳嗽咳痰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若有喘息可使用平喘药物等;如明确有细菌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生素;注意休息,多饮水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新生儿肺炎和支气管炎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更差,感染后更容易加重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婴幼儿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婴幼儿的药物,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可适当喂水等,以利于痰液排出,同时要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影响呼吸。
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发生肺炎或支气管炎时病情可能更严重,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同时,要注重对基础疾病的相关护理和观察,积极预防基础疾病的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