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要怎么办
尺桡骨骨折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畸形等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和影像学检查(X线首选,CT用于复杂骨折);治疗有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持续牵引)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治疗分早期(手指屈伸等)、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等)、后期(旋转等训练);预后与骨折愈合(因多种因素而异)和功能恢复(大部分可恢复,部分有障碍,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功能恢复)相关。
一、尺桡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前臂活动受限,可触及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疼痛表现哭闹不安等;不同性别在受伤后的心理和恢复过程中可能有不同表现,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尽快恢复活动,女性可能更关注外观恢复等;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如长期吸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可能使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等。
2.影像学检查:X线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斜形、螺旋形等)及移位情况;对于复杂骨折或需要更清晰了解骨折细节时,可进行CT检查,能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骨折线及骨折碎片情况等。
二、尺桡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患者。通过专业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然后用石膏、夹板等外固定装置固定患肢,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外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位置变化情况。儿童的尺桡骨骨折因自身塑形能力较强,部分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稳定,以利于骨折愈合。
持续牵引: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骨折或需要逐渐复位的骨折可采用持续牵引,如尺桡骨多段骨折等情况,通过牵引装置持续施加牵引力,使骨折端逐渐复位,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当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或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时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准确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以恢复前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手术治疗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儿童手术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心脏病患者,要评估手术风险,做好围手术期管理。
三、尺桡骨骨折的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和肘部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手指屈伸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僵硬;肩部和肘部肌肉等长收缩可维持肌肉力量,避免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轻柔的康复训练;有基础病史患者如高血压患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在前臂中立位、旋前位、旋后位等不同位置进行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同时可进行前臂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此阶段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进行前臂旋转活动训练、力量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通过旋转木板、握力器等进行前臂旋转和手部力量训练,逐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和手部的抓握、持物等能力,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循序渐进,避免因平衡能力差等原因导致跌倒等意外发生。
四、尺桡骨骨折的预后
1.骨折愈合情况: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顺利愈合,但愈合时间因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异。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老年人愈合时间可能较长;有基础病史患者如营养不良患者骨折愈合可能延迟。
2.功能恢复情况: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可恢复前臂的正常旋转和屈伸功能,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前臂旋转受限、手部力量减弱等,这与骨折损伤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及康复训练是否充分等因素有关。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患者,如持续吸烟,可能会影响功能恢复的效果,因此建议患者戒烟以促进更好的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