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典型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表现:一是痛经和慢性盆腔痛,前者为渐进性,多位于下腹深部和腰骶部,经期第一天最剧,后者非经期也可能出现,青春期女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此类疼痛需警惕;二是月经异常,包括月经量增多、周期紊乱,高龄接近绝经期女性尤其要关注;三是不孕,异位内膜影响盆腔环境、排卵及输卵管蠕动,育龄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需留意;四是性交痛,多在深部性交且月经来潮前明显,性生活活跃育龄女性易受影响;五是其他特殊症状,如累及膀胱导致周期性尿频等,侵犯肠道引发周期性腹痛等,腹壁手术切口处可能出现周期性疼痛和肿块,有相关手术史等人群出现症状要重点排查。
一、痛经和慢性盆腔痛
1.痛经特征:渐进性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之一,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通常在月经开始前12天出现,经期第一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持续整个经期。部分患者疼痛程度逐年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这种痛经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经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有关。
2.慢性盆腔痛:即使不在经期,患者也可能出现盆腔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隐痛或坠胀感等,可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慢性盆腔痛可能与盆腔内组织粘连以及异位病灶的刺激有关。年龄方面,青春期女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慢性盆腔痛要高度警惕,年轻女性经期不注意保暖、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使疼痛症状加重,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发生此类症状和患有内膜异位症关系更为密切。
二、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患者月经量可能较以往明显增加,出血时间延长,这可能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肌层的正常收缩,或者是卵巢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激素分泌异常,使得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引起。
2.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提前、推迟或周期长短不一,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了卵巢的正常排卵和内分泌功能有关。对于年龄较大接近绝经期的女性,本身内分泌就容易紊乱,月经异常可能更容易被忽视,需要更加关注。有内分泌失调病史或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可能更明显。
三、不孕
1.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因为异位的内膜组织可导致盆腔内环境改变,影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及运输;也可能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导致排卵异常;还可能造成盆腔粘连,使输卵管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的输送等。
2.症状表现:夫妻双方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一年及以上未能受孕。对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不孕可能是此类症状的重要表现。生活中,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内膜异位症发生不孕的几率,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更需关注是否因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
四、性交痛
1.症状表现:多发生于深部性交时,尤其是月经来潮前更为明显,患者可能感到阴道深部或下腹部疼痛。这是由于异位的内膜病灶位于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直肠隔等部位,在性交时受到碰撞和刺激引起。
2.适用人群:性生活活跃的育龄女性更易受到影响。有妇科炎症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加重性交痛的症状,平时缺乏运动、盆腔血液循环不畅的女性也可能有更明显的症状。
五、其他特殊症状
1.周期性尿频、尿痛及血尿:当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累及膀胱时,患者可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尿频、尿痛及血尿等症状。这是因为经期膀胱内的异位内膜出血,刺激膀胱黏膜引起。此时要考虑患者是否有泌尿系统手术史,日常生活中经常憋尿等不良习惯可能会使症状加重,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该症状,尤其是有盆腔手术史或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女性更需要注意。
2.周期性腹痛、腹泻或便秘:如果异位内膜侵犯肠道,患者会出现与月经有关的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周期性便血,甚至肠梗阻。对于有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仔细地鉴别诊断。平时饮食习惯不良,如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女性,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3.腹壁瘢痕周期性疼痛和肿块:剖宫产或其他腹壁手术后切口处如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在切口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和肿块,在月经期肿块增大,疼痛加剧,月经结束后症状减轻。有剖宫产等手术史的女性出现此类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及时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