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有什么区别吗
小儿支气管肺炎和小儿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提示。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2岁以内多发,病原体多为细菌和病毒,症状有发热、咳嗽等,根据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可诊断,采用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常继发于上感,病原为病毒或细菌,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方面,年龄小的婴幼儿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有基础疾病的小儿病情更严重,过敏体质小儿患病时症状可能加重,均需特别关注。
一、定义
1.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
2.小儿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
二、病因
1.小儿支气管肺炎:病原体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
2.小儿支气管炎:病原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引起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障碍、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等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三、症状
1.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全身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
2.小儿支气管炎: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一般无全身症状。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湿啰音。婴幼儿有痰常不易咳出,可在咽喉部或肺部闻及痰鸣音。
四、诊断
1.小儿支气管肺炎:根据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一般不难诊断。确诊后,需进一步判断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并作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模糊,可呈小斑片状浸润或融合成大片,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角区居多。
2.小儿支气管炎:根据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不固定的干、湿啰音等,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改变,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模糊。
五、治疗
1.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改善通气功能,有效控制炎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对症治疗如氧疗、退热、止咳祛痰、平喘等。
2.小儿支气管炎:一般治疗与支气管肺炎相似,注意休息、多饮水,经常变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控制感染,如为细菌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主要是止咳祛痰,对于有喘鸣者可加用支气管扩张剂。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年龄方面: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患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快,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低龄儿童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降温、拍背排痰等。
2.基础疾病方面:如果小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患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治疗难度也更大,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加强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
3.过敏体质方面: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儿,在患病期间可能更容易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的情况,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