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椎骨折怎么办
老年人腰椎骨折后应及时就医诊断,医生会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判断骨折情况,患有基础疾病者需告知病史。治疗方式分保守和手术两种,保守治疗包括卧床812周、药物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早期康复训练;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严重情况,但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常见方式有椎体成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特殊人群中,合并基础疾病者要严格控制病情,身体机能衰退者需给予更多耐心,饮食营养均衡。日常护理要提供安全环境,养成良好姿势,预防再次骨折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适当运动。
一、及时就医诊断
老年人发生腰椎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先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受伤的经过、疼痛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信息。接着会进行体格检查,评估腰部的活动度、有无压痛等。为了准确判断骨折的情况,通常还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以初步观察腰椎的形态、是否有骨折线;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的类型、碎骨片的位置等;MRI则有助于发现软组织损伤以及是否存在脊髓神经的损伤。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因为某些检查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二、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一些骨折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移位且神经未受损伤的老年人,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是关键,一般需要卧床812周。在卧床期间,要保持正确的体位,可仰卧于硬板床上,腰部可垫一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但长期卧床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此,要定期为老人翻身,一般每23小时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避免腰部扭曲。鼓励老人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以预防肺部感染。
2.药物治疗
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促进骨折愈合。常用的止痛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还会使用一些促进骨生长的药物。有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老年人,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格外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
3.康复训练
在卧床期间,就可以开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腿部的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当疼痛减轻后,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种类,如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等。一般在骨折后23个月,根据复查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坐起和下地活动。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如果骨折严重,如骨折块明显移位压迫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或者骨折不稳定等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决定是否手术时,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2.常见手术方式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缓解疼痛。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一般术后第二天患者就可以下地活动。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骨折移位明显、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部位固定,以恢复椎体的正常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治疗腰椎骨折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因为血压波动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的恢复。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高血糖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2.身体机能衰退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较差。在康复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因为感冒咳嗽可能会加重腰部疼痛。
五、日常护理与预防
1.日常护理
在康复期间,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地面干燥,避免滑倒。家具的摆放要合理,避免老人碰撞。帮助老人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避免弯腰搬重物等动作。
2.预防再次骨折
老年人要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进行一些适合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骨折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