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盆腔粘连少等优势,适用于特定数量、大小及有相应生育需求等的患者,禁忌于严重腹腔粘连、恶性肿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操作包括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寻找剔除肌瘤、缝合创面,术后需一般护理、注意饮食、定期复查,对年轻未育和老年患者有特殊考虑。
一、定义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来进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方式。它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微小的穿刺孔,将腹腔镜插入腹腔内,清晰地观察子宫及肌瘤的情况,然后运用特殊的器械将子宫肌瘤剔除的微创手术。
二、手术优势
1.创伤小:相比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手术的穿刺孔较小,一般在1-1.5厘米左右,术后患者腹部的疤痕不明显,疼痛相对较轻,恢复速度较快。例如,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比开腹手术短3-5天。
2.术后恢复快:由于创伤小,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较早,一般术后1-2天即可排气,能更早开始进食。而且身体受到的应激反应相对较轻,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日常活动,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小。
3.盆腔粘连少: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组织的干扰相对较少,术后发生盆腔粘连的几率比开腹手术低。盆腔粘连可能会导致腹痛、不孕等问题,腹腔镜手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三、手术适应证
1.子宫肌瘤数量:适用于单个或多个子宫肌瘤,但一般肌瘤个数不宜过多,通常不超过5个左右。如果肌瘤个数过多,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2.肌瘤大小:一般来说,肌瘤直径在10厘米以下较为适宜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但也需要根据肌瘤的位置等因素综合判断,例如浆膜下肌瘤相对更容易通过腹腔镜剔除,而肌壁间肌瘤如果位置合适也可以考虑。
3.患者年龄与生育需求: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在剔除肌瘤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子宫肌层的破坏,有利于术后子宫的恢复和再次妊娠。对于年龄较大但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如果符合手术指征也可以考虑该手术方式。
四、手术禁忌证
1.严重腹腔粘连:如果患者既往有多次腹腔手术史,导致腹腔内广泛粘连,腹腔镜手术难以建立操作空间,或者容易损伤周围脏器,此时不适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2.恶性肿瘤:如果子宫肌瘤怀疑有恶性变,或者已经确诊为子宫恶性肿瘤,不能单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需要行更根治性的手术,因此此类患者禁忌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腹腔镜手术所需的气腹(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操作空间)以及手术的创伤应激,不宜行该手术。
五、手术操作过程
1.建立气腹:通过腹部的穿刺孔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压力升高,为腹腔镜手术创造操作空间。
2.置入腹腔镜:将腹腔镜通过其中一个穿刺孔置入腹腔内,医生通过腹腔镜的显示屏观察子宫及肌瘤的情况。
3.寻找并剔除肌瘤:根据肌瘤的位置,通过其他穿刺孔置入操作器械,找到子宫肌瘤,然后运用电刀等器械将肌瘤从子宫肌层剔除,在剔除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子宫正常肌层的损伤。
4.缝合子宫创面:肌瘤剔除后,需要对子宫的创面进行缝合,以促进子宫肌层的修复,减少术后出血和子宫破裂等风险。
六、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同时要注意观察腹部穿刺孔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等。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在术后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
2.饮食: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复查: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一般在术后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超声等检查,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肌瘤复发等。
七、特殊人群考虑
1.年轻未育女性:在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要告知患者术后妊娠可能存在子宫破裂等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备孕,并且在孕期要密切产检,监测子宫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