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是怎么回事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长期住院等人群易患,有特定症状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支持,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定义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属于细菌性肺炎的一种类型。肺炎克雷白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可侵入肺部引起感染。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易感人群及诱因
年龄因素:婴幼儿、老年人相对更易患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清除防御机制减弱,易受肺炎克雷白杆菌侵袭。例如,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群中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人群。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COPD患者气道及肺部防御功能受损,更易遭受肺炎克雷白杆菌的感染。
医源性因素:长期住院、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易发生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因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的肺炎克雷白杆菌趁机繁殖;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
(二)发病机制
肺炎克雷白杆菌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在肺部定植、繁殖。该菌具有荚膜,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能逃避机体的免疫清除。细菌在肺内生长繁殖,引起肺泡壁破坏、炎性渗出,导致肺组织实变等病理改变,可出现肺叶或肺段的致密实变影,病变中渗出液黏稠而重,致使叶间隙下坠等特征性表现。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常突然起病,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痰液多为黏稠脓性,呈砖红色胶冻状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较为特征性的痰液表现,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此典型表现。同时可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困难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发绀等表现。
(二)体征表现
早期可仅有肺部呼吸音减弱及少许湿啰音,随着病情进展,肺实变体征逐渐明显,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大量湿啰音等。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胸部X线可见肺叶或肺段致密实变影,常伴有叶间隙下坠;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及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
痰液检查:痰涂片革兰染色可见革兰阴性杆菌,痰培养可明确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存在,并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但需要注意合格痰标本的采集,避免口腔杂菌污染。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可升高,提示机体存在感染炎症反应。
五、治疗原则
(一)抗感染治疗
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等)、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等)等。
(二)对症支持治疗
氧疗:对于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改善缺氧状况。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尤其是对于体弱、营养不良的患者尤为重要。
六、预防措施
(一)一般人群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注意呼吸道卫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二)高危人群预防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COPD患者应规范治疗,减少急性发作。
避免滥用抗生素,如需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对于长期住院、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总之,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是一种由特定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