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是什么意思
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良性病变,由乳腺导管或腺泡局部扩张含液形成。发病与内分泌因素、乳腺结构不良有关;临床表现为可触及无痛或月经前胀痛的肿块,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较小无症状者定期随访,较大或有症状者可穿刺抽液,怀疑恶变需手术;不同人群如育龄、绝经后及有乳腺病史女性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发病原因
1.内分泌因素
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重要诱因。例如,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或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时,乳腺导管上皮会增生,导致导管扩张形成囊肿。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前后等不同生理阶段,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都可能增加乳腺囊肿的发生风险。对于青春期女性,随着身体发育,激素水平开始波动,乳腺组织受到激素影响,可能出现乳腺囊肿相关改变;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大幅升高,乳腺为泌乳做准备,若激素调节失衡,就易引发乳腺囊肿。
2.乳腺结构不良
乳腺的正常结构发生紊乱时也可导致乳腺囊肿。乳腺导管的退行性变等情况可能引起导管阻塞,分泌物潴留,进而形成囊肿。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影响乳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乳腺结构不良的发生概率,从而间接导致乳腺囊肿的形成。比如长期高脂饮食的女性,体内脂肪代谢可能出现异常,影响乳腺组织的内环境,使乳腺结构更容易出现紊乱。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乳房内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在月经前感觉肿块略有增大,伴有轻度胀痛。例如,一位30岁的女性,在体检时发现乳房内有一肿块,无明显疼痛,月经前自我感觉肿块稍有变大且有轻微胀痛感。
2.体征检查
医生通过乳腺触诊可发现肿块,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超声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比如超声检查时能清晰看到乳腺内的囊性结构,有助于明确诊断乳腺囊肿。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进行乳房的视诊和触诊,观察乳房外观有无异常,触摸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乳腺囊肿初步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准确判断囊肿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例如,通过超声可以明确乳腺囊肿是单发还是多发,以及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钼靶X线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乳腺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较致密,钼靶X线检查的敏感性相对超声稍低。不过,钼靶X线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钙化等情况,辅助诊断乳腺囊肿相关病变。
四、治疗与随访
1.一般处理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乳腺囊肿,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比如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乳腺囊肿,女性需要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超声复查,了解囊肿有无增大、性质有无改变等。
2.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乳腺囊肿较大(直径超过2-3厘米),或伴有明显症状(如疼痛严重影响生活等),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治疗。但穿刺抽液后有复发的可能。对于极少数怀疑有恶变可能的乳腺囊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由于激素波动相对较大,更应关注自身乳房健康,定期进行乳腺自查和体检。在月经周期中,注意观察乳房肿块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乳房肿块有异常变化,如迅速增大、质地变硬等,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降低乳腺囊肿的发生风险。
2.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乳腺囊肿的发生相对育龄女性有所降低,但仍需关注。绝经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乳腺组织可能因长期的激素影响而存在潜在风险。她们也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因为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会增加,乳腺囊肿有时可能与乳腺癌等疾病有一些相似表现,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
3.有乳腺病史女性
既往有乳腺疾病史的女性,如曾患过乳腺纤维瘤等疾病的女性,发生乳腺囊肿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这类女性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乳腺监测,除了定期的超声检查外,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查的频率或采用其他检查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医生针对其既往病史给出的特殊健康建议,如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严格的生活方式调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