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严重并发症,分为显性、隐性、混合性剥离,病因有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腹痛、阴道流血、子宫压痛等,可通过超声等诊断,危害包括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需通过定期产检等预防,治疗需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并防治并发症
一、胎盘早剥的定义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晚期并发症。
二、胎盘早剥的分类
(一)显性剥离
胎盘早剥后,血液冲开胎盘边缘并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向子宫颈口外流出,即外出血。
(二)隐性剥离
胎盘后出血形成血肿,血液不能外流,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即内出血。若胎盘后血肿压力不断增大,血液可渗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甚至波及子宫浆膜层,使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三)混合性剥离
开始时既有内出血又有外出血,随着病情发展,外出血逐渐停止,血液完全成为内出血。
三、胎盘早剥的病因
(一)血管病变
孕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等,可导致子宫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在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剥离。
(二)机械性因素
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摔倒腹部触地等)、外转胎位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时,胎儿下降牵拉脐带,均可导致胎盘早剥。此外,行羊膜腔穿刺术时,穿刺不当也可能导致胎盘早剥。
(三)宫腔内压力骤减
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时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剥离。
(四)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五)其他因素
高龄孕妇、吸烟、滥用可卡因、有胎盘早剥史等也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
四、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重型胎盘早剥可出现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
2.阴道流血:轻型胎盘早剥阴道流血量较多,色暗红;重型胎盘早剥阴道流血量较少,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
3.子宫压痛:重型胎盘早剥子宫呈板状硬,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宫缩无间歇,胎位摸不清,胎心消失。
(二)诊断
1.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了解胎盘的部位及胎盘早剥的类型,并可明确胎儿大小及存活情况。典型声像图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的液性低回声区,胎盘异常增厚或胎盘边缘“圆形”裂开。但超声检查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尤其是后壁胎盘的诊断。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血常规可了解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重型胎盘早剥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五、胎盘早剥的危害
(一)对孕妇的危害
胎盘早剥可以导致孕妇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生命。
(二)对胎儿的危害
胎盘早剥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窘迫、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
六、胎盘早剥的预防
(一)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等高危因素。
(二)避免腹部外伤
在孕期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撞击等外伤。
(三)合理饮食与生活方式
孕妇应保持合理的饮食,避免吸烟、滥用可卡因等不良行为,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正确处理双胎妊娠及羊水过多等情况
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时要注意速度,避免宫腔内压力骤减;羊水过多时破膜应缓慢,让羊水逐渐流出。
七、胎盘早剥的治疗原则
(一)纠正休克
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患者的休克状况,输新鲜血,既补充血容量,又可补充凝血因子。
(二)及时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一旦确诊,必须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的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产程进展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三)防治并发症
如防治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