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羊水过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胎儿、胎盘、母体和胎膜四个方面。胎儿因素有结构异常(如先天性肾缺如等影响尿液生成和排泄)、生长受限(肾脏血流量减少及胎盘功能不良影响羊水生成)、胎儿窘迫(血液重新分布致肾脏血流量减少);胎盘因素有功能减退(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等影响)和胎盘早剥(影响物质交换使肾脏血流量减少);母体因素有脱水(血容量减少使进入羊膜腔水分减少)、血容量不足(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影响)、药物影响(吲哚美辛等抑制胎儿尿液生成);胎膜因素主要是胎膜早破导致羊水外流。特殊人群方面,孕妇要注意补水、控制基础病、合理用药并定期产检,胎儿尤其是有风险的要加强监测,孕周小的羊水过少可能需采取相应措施,孕妇整个孕期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一、胎儿因素
1.胎儿结构异常: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是导致羊水少的常见原因,如先天性肾缺如、肾小管发育不全、尿道梗阻等。先天性肾缺如时,胎儿无法产生尿液,而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从而导致羊水生成减少。肾小管发育不全可影响胎儿肾脏的尿液生成和排泄功能,使羊水产生不足。尿道梗阻会阻碍尿液排出,导致尿液无法正常进入羊膜腔,进而引起羊水减少。这些情况在孕早期或中期就可能出现羊水过少的表现。
2.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受限的胎儿,其肾脏血流量相对减少,导致尿液生成减少,从而引起羊水过少。另外,胎盘功能不良也常与胎儿生长受限同时存在,进一步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得羊水生成减少。胎儿生长受限可能与母体因素、胎盘因素等有关,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3.胎儿窘迫:当胎儿发生窘迫时,身体会出现血液重新分布,优先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肾脏的血流量减少,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脐带异常等原因引起,在妊娠晚期较为常见。
二、胎盘因素
1.胎盘功能减退:过期妊娠时,胎盘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导致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胎儿血容量不足,肾脏灌注减少,尿液生成减少,从而引起羊水过少。此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也可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盘功能减退,进而引发羊水过少。胎盘功能减退在妊娠晚期更为常见。
2.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时,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影响了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胎儿缺血缺氧,肾脏血流量减少,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过少。胎盘早剥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常伴有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
三、母体因素
1.脱水:孕妇脱水时,身体的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液生成减少,通过胎盘进入羊膜腔的水分也相应减少,从而引起羊水过少。孕妇脱水可能由于饮水过少、呕吐、腹泻等原因引起,任何孕周都可能发生。
2.血容量不足: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等,可导致血容量不足,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使得胎儿的血容量减少,肾脏血流量减少,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过少。这些疾病在妊娠中晚期较为常见。
3.药物影响:孕妇使用某些药物,如吲哚美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能影响胎儿的尿液生成,导致羊水过少。吲哚美辛常用于治疗孕妇的发热、疼痛等症状,但它可以抑制胎儿的前列腺素合成,使胎儿肾血管收缩,肾脏血流量减少,尿液生成减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影响胎儿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和尿液生成减少。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在妊娠的各个阶段对羊水产生影响。
四、胎膜因素
胎膜早破时,羊水会持续外流,导致羊水减少。胎膜早破可能与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不均、胎膜受力不均等因素有关。胎膜早破多发生在临产前,可引起孕妇突然感觉阴道有液体流出,增加了孕妇和胎儿感染的风险,对孕周较小的孕妇和胎儿影响更大。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孕妇来说,孕期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控制病情,定期产检,密切关注羊水情况。如果孕妇正在使用可能影响羊水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对于胎儿,尤其是胎儿生长受限、有结构异常风险的胎儿,需要加强产前监测,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对于孕周较小的胎儿,如果发生羊水过少,可能需要采取期待治疗、羊膜腔灌注等措施,以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的生存能力。在整个孕期,孕妇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