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如何分类
乳腺结节可从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性质分类。影像学上超声和钼靶均参考BI-RADS系统分类,包括1-6类;病理性质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有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增生结节等,恶性主要是乳腺癌,不同类型有不同超声、钼靶表现及相应处理或预防措施。
一、根据影像学表现分类
1.超声分类
BI-RADS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恶性风险为0%。超声下乳腺组织回声均匀,无结节等异常征象,通常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随访即可。对于一般人群,若生活方式无特殊异常、无相关病史(如乳腺癌家族史等),可按照此频率随访。
BI-RADS2类:良性病变,恶性风险几乎为0%。常见于单纯囊肿、乳腺内淋巴结等情况。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结节等。一般建议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结节变化情况。对于年轻女性,若生活方式健康,无长期不良情绪等因素影响,可遵循此复查间隔。
BI-RADS3类:可能良性病变,恶性风险一般小于2%。多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实性结节等。需要短期随访,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超声。对于有轻度乳腺增生等情况的女性,若结节属于BI-RADS3类,需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影响内分泌的因素。
BI-RADS4类:可疑恶性,又分为4A、4B、4C三个亚类。4A类恶性风险为2%-10%;4B类恶性风险为10%-50%;4C类恶性风险为50%-95%。此类结节需要进一步活检明确性质,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位近亲患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阳性等,更要重视4类结节的进一步检查。
BI-RADS5类:高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大于95%。超声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伴有微钙化等情况。需要尽快采取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手术活检等。
BI-RADS6类:已经过活检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病变。需要按照恶性肿瘤的治疗流程进行处理。
2.X线(钼靶)分类
钼靶分类同样参考BI-RADS系统,分类意义与超声类似,但钼靶对于发现微小钙化等情况更敏感。例如,BI-RADS3类在钼靶下也是可能良性病变,需短期随访;BI-RADS5类在钼靶下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有毛刺等恶性征象明显的结节。对于年龄较大(一般40岁以上)且乳腺腺体较致密的女性,钼靶检查对于乳腺结节分类有重要价值,因为致密乳腺中超声可能受干扰,而钼靶对钙化的显示更具优势。
二、根据病理性质分类
1.良性结节
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节,活动度好。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纤维组织和腺管组成。一般生长缓慢,若结节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若结节较大或有增长趋势,可考虑手术切除。对于青年女性,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以减少对乳腺的不良刺激。
乳腺囊肿:分为单纯囊肿和积乳囊肿等。单纯囊肿多因乳腺导管扩张、分泌物潴留形成,超声下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积乳囊肿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因乳汁淤积导致。对于较小的乳腺囊肿,一般观察即可,若囊肿较大或有疼痛等症状,可考虑穿刺抽吸等处理。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的哺乳方法,及时排空乳汁,预防积乳囊肿的发生。
乳腺增生结节: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病理上可见乳腺导管扩张、上皮增生等。超声下表现为乳腺组织回声不均匀,可伴有片状低回声区及结节样改变。常伴有月经前乳腺胀痛,月经后缓解。一般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等,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节内分泌的药物。对于有乳腺增生结节的女性,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观察结节变化情况。
2.恶性结节
乳腺癌:是乳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纵横比大于1等。X线钼靶下可见微小钙化、肿块边缘毛刺等。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家族遗传、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生育等。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分子分型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携带BRCA1/2基因突变、有明显乳腺癌家族史等,更要加强乳腺监测,可考虑更早开始进行乳腺筛查(如30岁前开始每年进行乳腺MRI等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