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有多样症状表现,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干咳、呼吸急促、喘息等,全身有发热、精神状态改变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儿期起病急、症状突出且病情变化快,幼儿期症状相对稍轻,学龄前期症状相对较轻,还可能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不张等并发症,各并发症有相应表现。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年龄较小患儿可能表现为喉间痰鸣,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可能会有痰,但婴幼儿由于排痰能力较弱,痰液不易咳出。这是因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反应,导致分泌物增多及气道痉挛,从而出现咳嗽症状。不同年龄患儿咳嗽特点有所差异,年长儿咳嗽相对较明显且能表述不适,婴幼儿则以呼吸急促时咳嗽表现较为突出。
2.呼吸急促:患儿呼吸频率增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大于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大于50次/分钟,1-5岁幼儿大于40次/分钟。这是由于肺部受病毒感染后,气体交换受到影响,机体为了获取足够氧气,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例如,在肺部炎症导致气道狭窄、通气功能下降时,呼吸急促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表现。
3.喘息:部分患儿可出现喘息症状,听诊可闻及双肺哮鸣音。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管腔变窄,气流通过时产生哮鸣音。年龄较小的婴儿喘息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仔细听诊辨别。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中度发热或高热,体温波动情况因人而异。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之一,病毒在体内繁殖过程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一般来说,病程初期发热较为常见,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可能会逐渐趋于平稳,但也有部分患儿发热可持续数天。
2.精神状态改变: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如果病情较重,精神状态改变可能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肺部感染影响了机体的氧供和代谢,导致全身各系统功能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和代谢紊乱较为敏感。例如,当机体缺氧时,脑细胞代谢受到影响,就会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
二、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一)婴儿期(<1岁)
婴儿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往往起病较急,呼吸道症状相对突出,除上述咳嗽、呼吸急促、喘息等表现外,还容易出现喂养困难,因为呼吸急促会影响婴儿吃奶时的换气。同时,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加重,如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例如,一些婴儿可能在发病后1-2天内就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发绀等表现。
(二)幼儿期(1-3岁)
幼儿期患儿相对婴儿期症状可能相对稍轻,但仍会有咳嗽、发热等表现,部分幼儿可能能够表述咽痛等不适。此阶段幼儿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与婴儿有所不同,气道相对较宽,但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仍可能出现气道阻塞等情况。同时,幼儿的免疫系统有一定发育,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婴儿期稍短,但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
(三)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患儿症状相对较轻,以咳嗽、低热等表现为主,一般全身症状相对不重,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此阶段患儿的呼吸道黏膜对病毒的反应相对学龄期儿童可能更敏感一些,但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进一步完善,病情进展相对较缓,但也不能忽视,若治疗不及时仍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三、并发症相关表现
(一)呼吸衰竭
严重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可能并发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及甲床发绀、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明显、呼吸节律改变等。这是因为肺部广泛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氧合功能障碍,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呼吸衰竭。例如,当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超过60次/分钟,且出现鼻翼扇动、点头呼吸等严重呼吸困难表现时,提示可能发生呼吸衰竭。
(二)心力衰竭
少数患儿可能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心率增快(婴儿心率>180次/分钟,幼儿心率>160次/分钟)、呼吸急促加重、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等。这是由于肺部感染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进而影响全心功能。例如,在患儿原本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的基础上,出现心率突然增快,且伴有肝脏进行性增大时,要高度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
(三)其他并发症
还可能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表现为相应部位呼吸音减弱等。肺不张是由于气道被分泌物阻塞等原因导致部分肺组织不能正常通气,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应肺叶或肺段的不张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