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病因
小儿哮喘发病受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遗传具明显倾向且各年龄段起作用无性别差异;环境因素中过敏原暴露包括室内外过敏原,空气污染分室外和室内,感染因素有病毒和细菌感染;其他因素里围生期有母亲孕期情况和分娩方式影响,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运动和饮食可能诱发或与哮喘有关
一、遗传因素
1.相关机制:小儿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概率约为2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概率可高达50%。这是因为哮喘相关的基因会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这些基因涉及免疫调节、气道反应性等多个方面的调控。例如,一些与Th1/Th2细胞平衡相关的基因,在哮喘患者家族中可能存在特定的变异,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使得子代更容易发生气道的高反应性。
2.年龄及性别影响:遗传因素在各个年龄段的小儿哮喘发病中都起作用,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女儿童在遗传易感性方面并无本质区别,但遗传背景会使不同个体对哮喘发病的易感性不同。
二、环境因素
1.过敏原暴露
室内过敏原:屋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儿童长时间接触屋尘螨,其排泄物等会成为过敏原,引发气道的免疫反应,导致哮喘发作。例如,有研究显示,生活在屋尘螨密度较高环境中的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尘螨密度低的环境中的儿童。此外,室内的宠物皮屑、霉菌等也是常见的过敏原。宠物的毛发、皮屑等附着在空气中,儿童吸入后可触发哮喘。霉菌在潮湿的室内墙壁、地板等部位生长,其孢子被儿童吸入后也会引起气道的过敏反应。
室外过敏原:花粉是常见的室外过敏原,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如春季和秋季,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儿童接触后易诱发哮喘。不同地区的主要花粉过敏原不同,例如在我国北方春季多为杨树、柳树花粉,秋季多为蒿草花粉等。此外,空气中的真菌孢子等也可能成为室外过敏原,引发儿童哮喘发作。
2.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刺激儿童的气道。例如,长期暴露在PM2.5浓度较高的环境中,PM2.5可以进入呼吸道深部,引起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交通繁忙地区的儿童,由于吸入更多的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哮喘患病率高于交通相对不繁忙地区的儿童。
室内空气污染:室内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如尼古丁、苯并芘等,儿童吸入二手烟后,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气道,损伤气道黏膜,降低气道的防御功能,使儿童更容易患上哮喘。另外,室内使用不合格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也会对儿童气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接触可能诱发哮喘。
3.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儿童期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感染后可引起气道炎症,损伤气道上皮,改变气道的免疫状态,使得儿童在日后更容易发生哮喘。有研究表明,婴儿期患过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患过该感染的儿童。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可引起气道的免疫反应,诱发气道炎症,虽然其作用机制不如病毒感染明确,但也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其他因素
1.围生期因素
母亲孕期情况:母亲在孕期如果吸烟,会增加胎儿出生后患哮喘的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气道发育,导致胎儿气道功能异常。此外,母亲孕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对胎儿气道产生不良影响。母亲孕期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也会使胎儿的过敏体质风险增加,进而增加小儿哮喘的发病概率。
分娩方式:剖宫产的婴儿患哮喘的概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剖宫产婴儿出生时接触母体阴道菌群较少,影响了婴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而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
运动:虽然适当运动对儿童健康有益,但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小儿哮喘发作。对于本身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儿童,剧烈运动时过度通气可导致气道温度和湿度改变,刺激气道,引起支气管收缩,从而诱发哮喘。不过,一般规律的适度运动在做好防护等措施下,对儿童健康的益处大于诱发哮喘的风险。
饮食:某些食物过敏也可能与小儿哮喘有关。例如,牛奶、鸡蛋、花生等食物中的蛋白质可能成为过敏原,儿童食用后可引起过敏反应,累及气道,导致哮喘发作。但不同儿童的食物过敏原存在个体差异,需要通过过敏原检测等手段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