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髌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用石膏等固定并康复训练;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内固定、髌骨部分切除术、髌骨全切除术等,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相应措施且需考虑不同患者因素调整。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对于儿童的无移位髌骨骨折,由于其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保守治疗可能是首选。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若骨折移位不明显,也可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血液循环等情况。同时,可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防止骨折移位。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用情况: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髌骨骨折,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青壮年患者若发生髌骨骨折且移位明显,手术治疗能更好地恢复髌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骨折块较大的粉碎性骨折,也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方式: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等。以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为例,通过克氏针穿过骨折端,再用钢丝呈“8”字形环绕髌骨,起到固定骨折端的作用。手术过程中需要准确复位骨折端,确保髌骨的关节面平整,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2.髌骨部分切除术
适用情况:当髌骨骨折粉碎严重,无法进行有效的内固定,且骨折块大部分破坏,保留髌骨难以恢复其功能时,可考虑髌骨部分切除术。例如,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且骨折块无法复位和固定时。
术后影响:术后患者膝关节的伸膝力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仍能恢复一定的膝关节功能。不过,对于年轻患者,尽量避免行髌骨部分切除术,以保留髌骨的完整功能。
3.髌骨全切除术
适用情况:非常少见,通常是在髌骨严重感染、肿瘤等极个别情况下才会考虑。如髌骨发生严重感染性骨折,经多种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行髌骨全切除术。
术后影响:髌骨全切除术后膝关节的伸膝装置会受到较大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需要长期进行康复训练来尽量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和功能,但一般难以恢复到正常髌骨存在时的功能水平。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措施:术后早期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在不引起膝关节明显活动的情况下,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练习3-4组。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早期同样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活动。
考虑因素: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训练强度不宜过大。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密切监督下进行,防止因训练不当影响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措施:当骨折端有一定稳定性后,可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床面上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也可借助CPM(持续被动运动)机进行辅助训练,每天训练1-2次,每次30-60分钟。同时,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抬高离床面15-20厘米,每次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练习3-4组。
考虑因素:对于青壮年患者,可适当加快康复训练的进度,但要以不引起疼痛和骨折移位为度。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和康复训练的进行。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
措施: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接近正常后,可进行负重训练。先从部分负重开始,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同时,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训练,如进行靠墙静蹲练习,患者背靠墙,屈膝呈30-60度,保持身体直立,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练习2-3次。还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练习,逐渐增加单腿站立的时间和难度。
考虑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负重训练的进度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个体恢复能力来调整。老年患者进行负重训练时要特别小心,防止摔倒导致再次损伤。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要建议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和血液循环,不利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