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怎么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乳腺良性病变,由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致结构紊乱。发病与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饮食、婚育及服药等有关,有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等表现,可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诊断,治疗需心理调适、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不同特殊人群(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有相应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乳腺增生的定义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本质上是乳腺主质和间质的增生及复旧不全导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二、发病原因
(一)内分泌失调
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衡是主要诱因。女性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会有波动,若内分泌失调,雌激素相对过多,就会刺激乳腺组织过度增生。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女性,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增加乳腺增生发生风险。
(二)精神因素影响
长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进而干扰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比如,一些职场女性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患乳腺增生的几率相对较高。
(三)饮食因素
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能会影响激素代谢。过量摄入这类食物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从而促进乳腺增生的发生。例如,偏爱油炸食品、甜食的人群,乳腺增生的发生概率可能较饮食清淡者更高。
(四)其他因素
婚育状况也与之相关,未生育、生育晚、哺乳时间短的女性,乳腺增生发生率相对较高。此外,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也可能诱发乳腺增生。
三、临床表现
(一)乳房疼痛
多为双侧乳房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仅为轻度不适,有的则较为明显,可累及一侧乳房为主,也可双侧同时受累。疼痛具有周期性,一般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无明显周期性。例如,一位30岁女性,月经前1周开始出现双侧乳房胀痛,月经来潮后疼痛逐渐缓解。
(二)乳房肿块
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地韧或硬,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可活动,常有触痛。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乳房的不同象限。比如,有的患者可在乳房外上象限摸到条索状或片状的肿块。
(三)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无色浆液性溢液,偶有血性溢液,但血性溢液相对少见。
四、诊断方法
(一)乳腺超声检查
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能发现乳腺内的肿块、结节等病变,判断其性质是囊性还是实性,准确率较高,且对人体无辐射,适合各年龄段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例如,通过乳腺超声可以观察到乳腺增生患者乳腺组织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的低回声区等表现。
(二)乳腺X线摄影(钼靶)
对于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灶等有一定优势,尤其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的筛查,但该检查有一定辐射,需要权衡利弊。
(三)磁共振成像(MRI)
对乳腺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但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五、治疗与管理
(一)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的情绪至关重要。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对乳腺增生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二)生活方式调整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要避免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
(三)定期复查
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年龄较大、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六、特殊人群情况
(一)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乳腺增生多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一般随着年龄增长、月经规律后可自行缓解。此阶段要注意穿着合适的内衣,避免过紧;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滥用含激素的保健品等。家长要关注青春期女儿的心理变化,给予正确引导,缓解其可能因身体变化产生的焦虑情绪。
(二)妊娠期女性
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大幅变化,乳腺增生可能会加重,但一般不做特殊治疗,产后随着激素水平逐渐恢复,症状多可缓解。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选择合适的孕妇内衣,避免挤压乳房。
(三)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乳腺增生可能与乳汁淤积等因素相关,要注意保持乳腺导管通畅,避免乳汁淤积。若出现乳房疼痛、肿块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发展为乳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哺乳姿势和习惯。
(四)绝经期女性
绝经期女性乳腺增生一般会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逐渐缓解,但仍需定期复查,因为此阶段也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要警惕乳腺病变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