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是什么
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良性疾病,分单纯性和积乳囊肿,前者因内分泌紊乱致导管问题,后者因哺乳期导管阻塞乳汁淤积;临床表现有乳房肿块、疼痛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超声、钼靶、穿刺活检等;治疗上单纯性囊肿可观察或对症处理,积乳囊肿需促进乳汁排出或抗感染;预防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心情舒畅、正确哺乳。
一、乳腺囊肿的定义
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的良性疾病,是由于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汁潴留、分泌物积聚等形成的囊性结构。
二、乳腺囊肿的分类及特点
(一)单纯性乳腺囊肿
1.形成原因:多因内分泌紊乱,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致使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形成囊肿。常见于育龄女性,与月经周期有关,在月经前期囊肿可能增大伴有胀痛,月经后可有所缩小、胀痛减轻。
2.超声表现:超声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
(二)积乳囊肿
1.形成原因: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多因哺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淤积而形成囊肿。好发于妊娠哺乳期女性,常可追溯到哺乳时乳汁排出不畅的病史。
2.超声表现: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区,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
三、乳腺囊肿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乳房肿块:患者多可自行发现乳房内有肿块,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直径数厘米。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的肿块大小常随月经周期变化,积乳囊肿患者的肿块在哺乳期可能因乳汁潴留而增大,停止哺乳后若未及时处理可能持续存在。
2.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乳房疼痛,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的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月经前疼痛较明显,月经后疼痛缓解;积乳囊肿患者若合并感染时疼痛会加重,未合并感染时可能仅有轻微胀痛。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1.育龄女性:月经周期对乳腺囊肿的症状影响较为明显,如前所述月经前后症状变化较显著。
2.哺乳期女性:主要表现为与乳汁淤积相关的乳房肿块,若合并感染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处于哺乳期,需要特别关注哺乳情况对囊肿的影响以及自身身体恢复情况。
四、乳腺囊肿的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1.优势: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囊肿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情况,能准确区分囊肿与实性肿块,超声检查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
2.诊断依据:根据超声下囊肿的无回声特征以及边界情况等进行诊断。
(二)钼靶X线检查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乳腺囊肿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当需要与乳腺肿瘤等其他疾病鉴别时。
2.表现特点:在钼靶X线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楚。
(三)穿刺活检
1.适用场景:当超声或钼靶等检查不能明确囊肿性质,怀疑有恶变可能时,需要进行穿刺活检。
2.操作及意义:通过穿刺抽取囊内液体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囊肿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有恶变倾向等。
五、乳腺囊肿的治疗原则
(一)单纯性乳腺囊肿
1.观察随访: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单纯性乳腺囊肿,可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变化,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囊肿大小、形态等有无变化。
2.对症处理:对于有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部分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积乳囊肿
1.促进乳汁排出:哺乳期的积乳囊肿主要通过促进乳汁排出进行处理,如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也可通过按摩等方法协助乳汁排出,以防止囊肿进一步增大或合并感染。
2.感染处理:若积乳囊肿合并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时,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但由于处于哺乳期,用药需要谨慎,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六、乳腺囊肿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睡眠7-8小时,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对预防乳腺囊肿有一定帮助。
2.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保持健康体重,研究表明肥胖可能与乳腺囊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合理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内分泌及代谢状态。
(二)保持心情舒畅
1.心理调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从而增加乳腺囊肿的发生风险。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运动、听音乐、与家人朋友沟通等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预防乳腺囊肿。
(三)正确哺乳
1.哺乳指导: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的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及时排空乳房,避免乳汁淤积,这是预防积乳囊肿的重要措施。同时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卫生,防止乳头损伤引发感染等情况进而导致囊肿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