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怎么处理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处理包括急救、诊断、治疗、康复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救时先制动,用简易材料固定骨折手臂并涵盖上下关节,再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肿胀,随后及时送医,搬运保持手臂稳定;医院通过体格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和牵引治疗,手术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康复分早、中、后期,早期活动手指和腕关节,中期增加肘关节活动并配合物理治疗和轻度力量训练,后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特殊人群中,年龄小的儿童需家长密切观察并温和引导康复,有基础疾病的要积极治疗基础病、保证营养,过敏体质儿童使用材料和药物要留意过敏反应。
一、急救处理
1.制动:在受伤现场,应立即让孩子停止活动,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可以使用木板、硬纸板等简易材料,对受伤的手臂进行临时固定,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比如,如果是肱骨髁上骨折,固定范围要涵盖肘关节和肩关节,以减少骨折端的移动,缓解疼痛。
2.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重复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或冷毛巾与皮肤之间垫一层薄毛巾。
3.及时就医:经过简单的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孩子送往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受伤手臂的稳定,避免再次受伤。
二、医院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受伤手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手臂的外观,是否有肿胀、畸形、瘀斑等;触摸骨折部位,了解有无压痛、异常活动等;检查手部的感觉、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和血管是否受损。
2.影像学检查:通常需要进行X线检查,正位和侧位X线片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可能还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骨折的细节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
三、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在局部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牵引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肿胀严重,无法立即进行手法复位的患儿,可先采用牵引治疗。常用的牵引方法有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牵引可以逐渐纠正骨折的移位,减轻肿胀,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牵引时间根据骨折的情况而定,一般为12周。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移位严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手术中,医生会切开皮肤和组织,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端准确复位,然后用克氏针、钢板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手术后需要用石膏或支具进行辅助外固定一段时间,以促进骨折愈合。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对于一些骨折移位不特别严重,但手法复位后稳定性较差的患儿,可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复位,然后用克氏针经皮穿入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这种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期间,就应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进行手指和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可以让孩子主动握拳、伸指,每天进行多次,每次1015下。
2.中期康复:骨折固定拆除后,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主动运动,也可配合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等。
3.后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可进行更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脸、写字等,以恢复手臂的正常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的儿童: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是否哭闹不止、拒绝活动受伤手臂等。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采用更温和、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训练,避免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儿童骨骼生长旺盛,骨折愈合较快,但也容易出现畸形愈合,因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和治疗。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孩子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营养不良、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3.过敏体质儿童:在使用石膏、支具或药物等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更换合适的治疗材料或调整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