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年轻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的牵引、石膏固定和手术的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预后大部分较好但仍存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风险,需长期随访。
一、年轻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可采用牵引复位的方法。通过持续牵引使骨折端复位并保持稳定,牵引时间一般需要较长,通常为6-12周左右。牵引治疗需密切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因为年轻人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严格遵循牵引的相关要求,确保骨折端稳定,避免移位加重。例如,皮肤牵引适用于部分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患者,利用牵引装置对患肢进行牵拉,使骨折端逐渐复位。
2.石膏固定:在牵引复位达到满意效果后,可采用石膏固定来维持骨折端的位置。石膏固定需要根据患者的肢体形态进行定制,确保固定牢固且舒适。但石膏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部位的情况,因为年轻人活动相对较多,石膏固定可能会出现松动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调整。
(二)手术治疗
1.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这是治疗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通过在骨折端置入多枚空心加压螺钉,利用螺钉的加压作用使骨折端紧密接触,促进骨折愈合。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能够较好地保留股骨头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一般适用于GardenⅠ-Ⅲ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需要准确复位骨折端,确保螺钉的置入位置合适,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术后患者需要适当限制活动,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2.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少数骨折严重、股骨头血运破坏严重且无法通过内固定有效治疗的年轻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考虑髋关节置换术。但髋关节置换术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骨折难以愈合且出现股骨头坏死风险较高的患者,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其预期寿命较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有限,所以需要谨慎选择。如果进行髋关节置换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中的相关考虑因素
(一)年龄因素
年轻人自身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同时年轻人活动量较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限制过早的负重活动,否则容易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例如,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不负重或部分负重活动,以确保骨折充分愈合。
(二)生活方式因素
年轻人通常有较为活跃的生活方式,在治疗期间需要患者严格遵守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比如,在康复阶段要避免跑步、跳跃等剧烈活动,同时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营养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三)病史因素
如果年轻人既往有影响骨骼代谢或血运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会增加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难度和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例如,如果患者有骨质疏松,在骨折治疗的同时可能需要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改善骨骼代谢情况。
三、康复与预后相关
(一)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1-2周即可开始进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和部分负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进行,如屈伸膝关节等,部分负重训练需要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从患肢部分负重开始,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
3.后期康复: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进行全面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以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使患者能够恢复到受伤前的生活和活动水平。
(二)预后情况
年轻人股骨颈骨折经过合适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骨折的类型、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GardenⅠ-Ⅱ型骨折经过内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率较高,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而GardenⅢ-Ⅳ型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相对较高。通过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的肢体功能,回归正常生活,但需要长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