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与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的区别
病毒性肺炎与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在病原体、临床症状表现、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病原体上新型冠状病毒具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有相似处但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有特异表现且重症情况不同;流行病学特点上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传染性强、全球大流行等具独特性;诊断方法中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检测有其特定方式;治疗原则针对各自特点制定;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孕妇感染两者情况各有特殊需关注。
一、病原体方面
病毒性肺炎是由不同种类的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等;而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具有特异性,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其独特的基因序列等特征,与其他引起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病毒不同。
二、临床症状表现方面
相似点:两者都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不同点: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除了有发热、咳嗽等常见呼吸道症状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较为特异的表现,而一般病毒性肺炎相对较少出现此类症状;在病情严重程度上,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中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重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其重症发生情况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其他普通病毒性肺炎在重症发生率及病情进展速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普通病毒性肺炎引起重症的比例相对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可能较低等,但这也需依据具体的临床研究数据来准确界定。
三、流行病学特点方面
病毒性肺炎:不同的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有各自不同的流行特点,比如流感病毒有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冬春季等特定季节高发等;其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因具体病毒而异,有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等。
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全球大流行的特点是普通病毒性肺炎所不具备的,且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传播速度等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例如在老年人群、有基础疾病人群中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等情况较为突出。
四、诊断方法方面
病毒性肺炎:一般通过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等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不同的病毒性肺炎可能检测出对应的不同病毒核酸;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例如流感病毒性肺炎在影像学上可能有相应的肺部浸润等表现,但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差异。
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主要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等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同时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胸部影像学等进行综合诊断,其核酸检测有特定的引物等,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检测方法在针对的病原体上有本质区别,且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等也有其独特的抗体变化特点来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方面
病毒性肺炎:根据不同的病毒进行相应治疗,例如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等,但总体上是针对具体病毒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抗病毒等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目前主要是针对病情进行分类治疗,如轻型、普通型以隔离观察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型、危重型则需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但治疗方案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制定的,与普通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有区别,例如普通病毒性肺炎可能不涉及一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定治疗药物组合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普通病毒性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时,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可能在病情进展速度上需更密切监测,因为儿童重症风险可能因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而存在特殊情况,且在治疗药物选择上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等;对于普通病毒性肺炎在儿童中的情况,不同病毒引起的也有其特点,比如流感病毒性肺炎在儿童中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等症状,需注意儿童的体温管理等,但要避免不规范的药物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多有基础疾病,感染普通病毒性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时,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发展为重症,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基础疾病可能会在病毒感染后加重病情,所以对于老年人感染情况需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普通病毒性肺炎在老年人中的情况,也需关注基础疾病对肺炎病情的影响等。
孕妇:孕妇感染普通病毒性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时,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对孕妇和胎儿可能有特殊影响,如可能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需要特别谨慎的监测和处理;普通病毒性肺炎在孕妇中的情况也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孕妇自身的身体耐受等,在诊断和治疗上需综合权衡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