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哮喘有什么区别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组分参与,发病涉及免疫-炎症等机制,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过敏性哮喘是其特殊类型,由过敏原引发,发病与过敏体质相关。两者过敏原情况有别,症状表现相似但过敏性哮喘多有明确过敏原接触史且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诊断上支气管哮喘依据临床表现等,过敏性哮喘需加过敏原检测。治疗均需规范,支气管哮喘分控释和缓解药物治疗,过敏性哮喘关键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还可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需加强日常护理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其发病有影响,例如遗传易感性使个体更容易发生哮喘,但环境中的过敏原、刺激性气体、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可触发气道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等症状。
过敏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发作。发病机制主要是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这些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引起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收缩,从而引发哮喘症状。其发病与个体的过敏体质密切相关,有家族过敏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过敏性哮喘。
二、过敏原相关情况
支气管哮喘:过敏原种类相对更广泛,除了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外,还可能与职业性过敏原(如油漆、化学试剂等)、药物性过敏原(如阿司匹林等)等有关。
过敏性哮喘:过敏原主要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其中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儿童由于接触环境相对较局限,室内尘螨接触机会较多;花粉也是常见过敏原,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浓度较高时容易诱发过敏性哮喘发作,不同地区花粉过敏原种类不同,如北方春季的蒿草花粉等;此外,真菌孢子也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
三、症状表现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但部分不典型哮喘可能仅表现为咳嗽,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者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称为胸闷变异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往往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在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症状,如接触花粉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涕、咳嗽、喘息等症状,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如果过敏原持续存在,症状可能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儿童过敏性哮喘可能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的气道炎症和喘息发作可能导致机体缺氧,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等。
四、诊断方面
支气管哮喘: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等进行诊断。肺功能检查中,通气功能障碍具有可逆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过敏性哮喘:除了参考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外,还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患者的过敏原种类,对于制定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措施和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有重要意义。例如皮肤点刺试验可以快速检测患者对常见过敏原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于一些不能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如皮肤有广泛皮疹等)也有重要诊断价值。
五、治疗与预防
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规范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触发因素、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主要用于长期控制气道炎症,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等;缓解性药物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预防方面主要是避免接触已知的触发因素,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过敏性哮喘:治疗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过敏性哮喘发作的关键措施。例如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床垫、枕头等;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此外,也可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哮喘症状。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家长需要更加注意日常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让儿童接触毛绒玩具等可能携带过敏原的物品,在季节交替等容易诱发哮喘的时期更加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