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乳腺炎怎么办
慢性乳腺炎分为非哺乳期和哺乳期等类型,非哺乳期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等。诊断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非药物治疗有生活方式调整、局部护理和物理按摩等,药物治疗有抗感染和抗炎药物,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患者需定期随访,大部分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但部分会反复,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很重要。
一、慢性乳腺炎的定义与分类
慢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分为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和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相对少见)等类型,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又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
二、慢性乳腺炎的诊断
1.临床表现
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患者常表现为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或乳腺外周,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可有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乳头溢液,溢液可为浆液性、血性等。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乳房肿块可迅速增大,伴有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表现,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等。
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相对少见,多有哺乳期乳汁淤积、乳头破损等病史,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2.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可初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血供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等。乳腺钼靶检查对于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等情况有一定价值,尤其对一些伴有钙化的慢性乳腺炎有帮助。
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程度等。
三、慢性乳腺炎的非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因素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乳腺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内分泌平衡。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哺乳期慢性乳腺炎患者,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避免乳汁淤积,每次哺乳后尽量将乳汁排空,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乳汁。
局部护理: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患者可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但如果局部有红肿热痛明显的急性炎症表现时,热敷可能会加重炎症扩散,需谨慎使用。对于有乳头溢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持乳头局部清洁,可用温水清洗乳头。
2.物理治疗
按摩: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乳腺按摩,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法,避免用力过度损伤乳腺组织。按摩有助于促进乳腺导管的通畅,防止乳汁淤积(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虽非哺乳期,但按摩原理类似促进局部组织液等的循环)。
四、慢性乳腺炎的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如果慢性乳腺炎合并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例如如果是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需根据实际情况由医生选择。
2.抗炎药物:对于一些炎症反应较明显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消肿等症状,如布洛芬等,但同样需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慢性乳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咨询医生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以及是否需要暂停哺乳等问题。同时,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正确哺乳,避免因为自身的乳腺炎影响婴儿的喂养和健康。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乳腺炎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全面评估。例如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检查的耐受性等问题。在治疗时,药物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药物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儿童相关(虽儿童患慢性乳腺炎少见,但需提及):儿童患慢性乳腺炎极为罕见,若有特殊情况,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诊断时要极其谨慎,避免过度检查,治疗时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法,严格按照儿科用药的禁忌和安全标准来处理。
六、慢性乳腺炎的随访与预后
1.随访:慢性乳腺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建议每1-3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等检查,观察肿块的变化情况、炎症的控制情况等。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疼痛是否缓解、乳头溢液是否减少等。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预后:大部分慢性乳腺炎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控制,肿块逐渐缩小,症状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尤其是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中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随访。总体来说,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对于改善慢性乳腺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