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护理诊断
支气管肺炎可导致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温过高、低效性呼吸型态等问题,还存在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的可能,婴幼儿和年长儿护理有不同注意事项,婴幼儿需注重保持呼吸道通畅、频繁体温监测等,年长儿要关注心理状态、鼓励有效排痰及合理体温管理。
一、气体交换受损
(一)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使其更易出现气体交换问题。婴幼儿气道管径细,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易发生水肿、分泌物阻塞等情况影响气体交换;而年长儿相对而言气道情况较婴幼儿稍好,但仍可能因炎症等导致气体交换受影响。
2.生活方式因素:若患儿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影响机体的氧合功能,进而影响气体交换。另外,患病期间活动减少等也可能对气体交换有一定影响。
3.病史因素: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儿,其肺部基础状况较差,在发生支气管肺炎时,气体交换受损的风险更高。
(二)表现
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年幼患儿可能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等,通过血气分析可发现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异常等情况。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一)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咳嗽反射相对较弱,婴幼儿不会有效咳嗽,痰液不易排出;随着年龄增长,咳嗽反射逐渐完善,但仍可能因呼吸道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且排出困难。
2.生活方式因素:患儿如果水分摄入不足,会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另外,患病期间患儿活动减少,也不利于痰液的排出。
3.病史因素:既往有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障碍相关疾病病史的患儿,在此次支气管肺炎时更易出现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情况。
(二)表现
患儿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咳嗽无力,痰液黏稠难以咳出,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通过胸部听诊等可辅助判断。
三、体温过高
(一)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体温变化调节能力差;年长儿体温调节相对较稳定,但在严重感染时也可能出现体温过高情况。
2.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儿穿着过厚等,不利于散热,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另外,患病期间机体代谢增加,也可能使体温升高。
3.病史因素:既往有发热性疾病病史的患儿,在此次支气管肺炎时体温调节可能更易出现紊乱而导致体温过高。
(二)表现
患儿体温高于正常范围,可伴有面色潮红、呼吸增快等表现,通过体温测量可明确体温情况。
四、低效性呼吸型态
(一)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发生支气管肺炎时,肺的顺应性等功能受影响更明显,导致低效性呼吸型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因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差异,低效性呼吸型态的表现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2.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可能使肺部基础状况不佳,在患支气管肺炎时更易出现低效性呼吸型态;患病期间的休息、活动等情况也会影响呼吸型态。
3.病史因素:既往有肺部疾病病史的患儿,肺功能基础差,发生支气管肺炎时更易出现低效性呼吸型态。
(二)表现
患儿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如呼吸浅快、不规则等,可通过呼吸监测仪等辅助评估呼吸型态情况。
五、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一)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婴幼儿心脏代偿功能差,在支气管肺炎时,由于肺部炎症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年长儿心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好,但严重感染时也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2.生活方式因素:患病期间过度活动等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另外,不合理的饮食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
3.病史因素:既往有心脏疾病病史的患儿,在患支气管肺炎时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
(二)表现
患儿可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加重、面色苍白、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等表现,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一)婴幼儿
1.护理注意事项:由于婴幼儿气道窄小,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可采用合适的体位(如抬高头部并侧卧位)帮助痰液排出;体温监测要频繁,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不稳定,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但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降温方法;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变化,因为婴幼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2.原因:婴幼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上述措施能最大程度保障其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二)年长儿
1.护理注意事项:年长儿虽相对能配合,但仍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避免因患病产生焦虑等情绪影响康复;在呼吸道护理方面,要鼓励其有效咳嗽咳痰,可通过适当饮水等方式稀释痰液;体温过高时,除了物理降温等方法外,要关注其舒适度,可采用合适的降温措施,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趋势。
2.原因:关注心理状态有助于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鼓励有效排痰等措施利于呼吸道通畅,保障气体交换;合理的体温管理能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