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分类标准
乳腺结节有影像学分类标准和病理学分类标准。影像学分类包括超声、乳腺X线(钼靶)、MRI的BI-RADS1类-6类,不同类别有不同恶性风险及处理建议;病理学分类分为良性结节(如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增生)和恶性结节(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不同病理类型结节有不同特点及治疗原则,临床医生会综合多因素制定诊疗方案。
一、乳腺结节的影像学分类标准
1.超声分类
BI-RADS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恶性风险为0,通常每年复查超声即可。对于各年龄段人群,若乳腺超声检查提示BI-RADS1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关注自身乳腺情况,有家族乳腺疾病史的人群也应定期复查。
BI-RADS2类:良性病变,基本可以排除恶性,恶性风险为0,建议定期(1-2年)复查超声。不同年龄人群处理原则相似,生活方式上保持健康作息、合理饮食等有助于维持乳腺健康。
BI-RADS3类:可能良性病变,恶性风险<2%,建议短期(3-6个月)复查超声及其他相关检查(如必要时结合乳腺X线检查)。对于年轻女性,若发现BI-RADS3类结节,需密切关注结节变化,因为年轻女性乳腺腺体较致密,可能影响超声判断;而中年女性同样要遵循定期复查的原则。
BI-RADS4类:可疑恶性,需进一步活检明确诊断,4类又可分为4A、4B、4C。4A类恶性概率为2%-10%;4B类恶性概率为10%-50%;4C类恶性概率为50%-95%。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4类结节都需要积极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生活方式上要避免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乳腺的因素。
BI-RADS5类:高度可疑恶性,恶性概率≥95%,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BI-RADS6类:已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结节。
2.乳腺X线(钼靶)分类
BI-RADS1类:同超声,阴性,无异常发现,恶性风险为0,定期复查。
BI-RADS2类:良性病变,恶性风险为0,定期复查。对于绝经期后女性,乳腺X线检查相对更有优势,能更清晰显示乳腺结构,而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腺体致密,钼靶可能受影响,需结合超声检查。
BI-RADS3类:可能良性病变,恶性风险<2%,短期复查。绝经期前女性若发现BI-RADS3类结节,需注意月经周期对乳腺的影响,在月经结束后复查可能更准确。
BI-RADS4类:可疑恶性,需进一步活检,同超声4类的细分及处理原则类似,不同年龄人群都要重视进一步明确诊断。
BI-RADS5类:高度可疑恶性,处理原则同超声5类。
BI-RADS6类:病理证实恶性。
3.MRI分类
BI-RADS1类-6类:分类原则与超声和钼靶类似,但MRI对于乳腺病变的检出和性质判断有其优势,尤其是对于假体植入患者、乳腺致密型患者等,能提供更多信息。在不同年龄人群中,MRI的应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如年轻女性乳腺MRI检查需考虑辐射等因素相对谨慎使用,但对于怀疑有恶性可能且其他检查不明确的情况,MRI有其价值。
二、乳腺结节的病理学分类标准
1.良性结节
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组成,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超声下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有关,年轻女性体内雌激素波动较大可能是诱因之一,通常定期复查即可,若结节较大或有变化可考虑手术切除。
乳腺囊肿:可分为单纯囊肿、积乳囊肿等。单纯囊肿多见于中年女性,是乳腺导管扩张形成的囊肿,囊内为液体。积乳囊肿多见于哺乳期或哺乳期后的女性,因乳汁淤积导致。超声下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对于乳腺囊肿,较小的无症状囊肿可定期观察,较大的或有症状的囊肿可考虑穿刺抽液等处理。
乳腺增生: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尤其是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病理上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上皮增生等。患者常伴有乳腺周期性疼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生活方式调整很重要,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等,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症状,但一般不视为需要手术的结节情况,定期复查乳腺超声等检查。
2.恶性结节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可通过淋巴道、血道转移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家族遗传、激素水平、生育状况等,有家族乳腺癌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根据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浸润性小叶癌:相对少见,病理形态有其特点,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之间等。治疗原则与浸润性导管癌类似,但可能在一些生物学行为上有差异,需要个体化治疗。
总之,乳腺结节的分类标准是综合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的,不同分类对应不同的处理建议,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史、结节特征等综合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