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月经紊乱(表现为周期、月经量改变,45-55岁易出现,受生活方式等影响)、血管舒缩症状(潮热是短暂面部颈部发红伴轰热出汗,盗汗是夜间睡后出汗多,与雌激素缺乏等有关)、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波动大、记忆力减退,与雌激素影响神经递质等有关)、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阴道干涩、尿频尿急尿失禁,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及盆底肌等变化有关)、骨骼肌肉症状(骨质疏松致腰背酸痛等,关节疼痛累及多关节,与雌激素对骨代谢及关节组织等影响有关)
一、月经紊乱
1.表现形式: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月经紊乱较为常见,可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有的女性月经周期会延长,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一次月经;有的则月经周期缩短,20天左右就会来一次月经。也可出现月经量的改变,月经量可能增多,还可能伴有大量血块;或者月经量逐渐减少,直至绝经。这种月经紊乱情况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波动有关,卵巢排卵功能不稳定,导致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失去规律。对于有生育史的女性,可能会因为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影响受孕计划;而对于无生育需求的女性,也会因月经紊乱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如卫生巾使用频繁度变化等。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一般在45-55岁左右的女性易出现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情况,此阶段是女性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月经紊乱的程度,因为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有长期月经不调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可能更容易出现月经紊乱加重的情况。
二、血管舒缩症状
1.潮热: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然后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潮热的发生机制是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不稳定。对于处于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或处于紧张情绪状态下的女性,潮热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因为这些因素会诱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的不稳定。年轻女性如果有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工作的经历,在围绝经期可能潮热症状会相对更突出。
2.盗汗:夜间或睡后出汗较多,可导致睡衣湿透,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盗汗也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对于睡眠环境不佳,如室温过高、被褥过厚等情况,会加重盗汗症状。有失眠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盗汗时,睡眠质量会进一步下降,因为盗汗会干扰睡眠过程。
三、精神神经症状
1.情绪波动:患者常出现情绪波动大的情况,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例如有的女性会突然因为一点小事就变得非常焦虑,担心各种事情;或者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这与雌激素水平降低影响了大脑中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处于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环境中的女性,围绝经期情绪波动可能会更严重,因为这些外部因素会进一步刺激情绪的变化。有既往心理疾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情绪波动可能会更频繁且程度更重。
2.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力下降,例如经常忘记刚放置的物品位置、刚说过的话等。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大脑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雌激素缺乏会影响大脑的记忆相关区域功能。对于长期用脑过度,如从事高强度脑力工作的女性,围绝经期记忆力减退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大脑本身处于相对疲劳状态,再加上雌激素缺乏的影响。
四、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1.阴道干涩: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分泌物减少,导致阴道干涩,性生活时可出现疼痛不适。这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乳酸杆菌减少,阴道自净作用减弱,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对于有长期性生活不和谐史或有阴道炎症病史的女性,围绝经期阴道干涩可能会更严重,因为原有阴道环境的问题会在雌激素缺乏的情况下被放大。
2.尿频、尿急:由于盆底肌松弛,尿道黏膜变薄,容易出现尿频、尿急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围绝经期女性盆底支持组织退化,膀胱和尿道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有多次分娩史的女性,盆底肌损伤相对较重,围绝经期尿频、尿急及尿失禁的发生率可能会更高,因为多次分娩对盆底肌的损伤积累影响了盆底支持功能。
五、骨骼肌肉症状
1.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可出现腰背酸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等情况。例如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这与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关,雌激素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以及骨的形成。绝经后女性如果有长期挑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会更高,因为这些因素本身就不利于骨骼健康,再加上雌激素缺乏的影响。
2.关节疼痛:常累及膝关节、肩关节等部位,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这与骨质疏松、肌肉力量下降以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变有关。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关节有既往损伤史的女性,围绝经期关节疼痛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关节本身的基础状况会在雌激素缺乏的情况下加重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