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还能治吗
慢阻肺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等,总体原则包括多方面综合干预,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等,非药物治疗中戒烟至关重要且呼吸康复训练等有效,康复治疗还需营养支持,患者要定期监测病情,通过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慢阻肺,应遵医嘱长期治疗康复。
一、慢阻肺的治疗目标与总体原则
慢阻肺是可以进行治疗的,其治疗目标主要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提高运动耐力和改善健康状况等。总体原则包括避免危险因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综合干预。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有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像沙丁胺醇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还有吸入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等;另外还有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戒烟可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率;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有氧运动等,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的具体情况
1.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迅速缓解症状,按需使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每日规律使用,能长效舒张支气管,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气道黏液分泌。异丙托溴铵是常用的短效抗胆碱能药物,起效较快;噻托溴铵是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每日只需使用一次,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噻托溴铵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住院率。
2.吸入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这类复方制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等,对于气流受限较严重且有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它可以同时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舒张支气管作用,既能够减轻气道炎症,又能舒张支气管,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临床研究发现,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也有所减缓。
3.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适用于重度慢阻肺且有频繁急性加重病史的患者。它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4,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罗氟司特可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效果较为显著。
三、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1.戒烟
对于所有慢阻肺患者,戒烟是首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吸烟会持续损伤气道上皮,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加重气道狭窄和气流受限。戒烟后,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率会减慢,急性加重的频率也会降低。无论患者处于慢阻肺的哪一期,戒烟都能带来获益。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戒烟同样可以延缓肺功能的衰退;对于女性患者,戒烟可降低因吸烟相关因素导致的慢阻肺发病风险以及疾病进展的速度;对于有长期吸烟史且已经确诊慢阻肺的患者,戒烟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2.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肌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等。腹式呼吸可以增强膈肌的活动度,提高通气效率。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2-3次。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每次吸气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左右,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2-3次。研究显示,长期进行呼吸肌训练的慢阻肺患者,其呼吸肌力量会增强,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运动耐力提高。
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踏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以患者在运动时稍感气促,但仍能继续进行运动为宜。开始时每次运动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前应先进行心脏评估,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四、康复治疗与病情监测
1.康复治疗
除了上述的呼吸康复训练外,还可以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慢阻肺患者由于慢性炎症和呼吸困难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加重呼吸肌疲劳,影响康复效果。因此,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选择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
2.病情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肺功能,一般每1-2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以评估病情的进展情况。同时,要注意监测症状的变化,如呼吸困难的程度、咳嗽咳痰的情况以及是否有急性加重的表现,如发热、咳脓痰增多、呼吸困难明显加重等。如果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慢阻肺患者,还应监测心血管指标,如血压、心率等,因为慢阻肺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总之,慢阻肺通过综合的治疗措施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治疗和康复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