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中胸腔积液的引流处理
胸腔积液引流有适应证、方法、注意事项及不同人群特点。适应证包括大量胸腔积液、脓胸、恶性胸腔积液;方法有胸腔穿刺引流(适用于少量至中量,一次引流不宜超1000ml)和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大量等情况);注意事项有感染控制、引流速度与量把控、并发症观察;儿童胸腔小操作需精细且术后护理特殊,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合并症多,引流中要更严监测和控基础病。
一、胸腔积液引流的适应证
1.大量胸腔积液:当胸腔积液量较多,引起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要进行引流。大量胸腔积液一般指积液量超过一定程度,例如积液量在500ml以上且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受限等表现,此时通过引流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这是基于大量胸腔积液会压迫肺组织,影响气体交换的病理生理基础。
2.脓胸:脓胸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含有大量脓液,需要及时引流以排出脓液,控制感染。脓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腔内化脓性炎症,积液中的脓液如果不及时引流,会进一步加重感染,甚至扩散,通过引流可以清除脓液,为抗感染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3.恶性胸腔积液:对于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引流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等,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局部治疗,例如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等。恶性肿瘤引起胸腔积液是由于肿瘤侵犯胸膜或阻塞淋巴管等原因,引流能减轻积液对肺组织的压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胸腔积液引流的方法
1.胸腔穿刺引流
操作过程:患者通常取坐位或半卧位,确定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通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6-7肋间。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局部麻醉后,用穿刺针缓慢刺入胸腔,然后连接注射器抽取积液,若积液量较大,可通过三通阀连接引流袋进行引流。
适用情况:适用于少量至中量胸腔积液的引流,操作相对简便,但一次引流积液量一般不宜超过1000ml,以免引起纵隔摆动等并发症。对于一些首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多采用此方法,需要考虑患者的体位对操作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因体位耐受性差,需更谨慎操作。
2.胸腔闭式引流
操作过程:在胸腔穿刺引流的基础上,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将引流管一端置于胸腔内,另一端连接水封瓶或引流装置,使胸腔内的液体或气体能单向排出。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量胸腔积液、脓胸、气胸等情况。对于脓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持续引流脓液,有利于控制感染,其引流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堵塞。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小儿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时,要特别注意引流管的管径选择等,以适应小儿的解剖特点。
三、胸腔积液引流的注意事项
1.感染控制
操作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从皮肤消毒到穿刺或置管过程都要保证无菌,避免引入细菌导致胸腔内感染加重。对于有皮肤感染等情况的患者,要先处理皮肤感染病灶后再进行操作。
引流过程中: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防止外界细菌进入胸腔。定期更换引流袋等相关装置,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严格注意感染控制,防止发生胸腔感染等并发症。
2.引流速度与量
大量胸腔积液引流:首次引流大量胸腔积液时,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如一次引流胸腔积液量一般不超过1000ml,因为过快过多引流可能导致纵隔迅速移位,引起循环、呼吸功能障碍。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储备较差,引流时更要严格控制速度和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脓胸引流:脓胸引流时要保证充分引流,脓液引流通畅,但是也要注意引流过程中防止引流管堵塞,定期挤压引流管,对于小儿脓胸患者,由于其胸腔相对较小,更要精细操作,防止引流管堵塞影响脓液排出。
3.并发症观察
气胸:在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气胸,表现为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等。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一旦发现气胸征象,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如少量气胸可观察,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肺组织弹性减退等情况,发生气胸的风险相对较高,要加强监测。
出血: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等变化,若引流液为血性且量较多,要及时处理。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患有肝病等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引流操作前要评估凝血功能,并在操作过程中更加谨慎,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四、不同人群胸腔积液引流的特点
1.儿童
解剖特点影响:儿童胸腔相对较小,肋骨柔软,在进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时,操作要更加精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引流管管径。例如小儿胸腔穿刺时,穿刺针的选择要根据年龄和胸腔大小来确定,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
术后护理特殊要求: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与成人不同,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情绪、呼吸等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同时要确保引流管固定牢固,防止小儿不自主活动导致引流管脱出等情况。
2.老年患者
机体功能减退: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在引流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引流速度和量的控制要更加严格,防止因引流引起心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合并症管理: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引流前后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因感染等情况导致血糖波动,影响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