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和哮喘有什么不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COPD多起病缓、病程长,有持续气流受限等;哮喘多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有反复发作性等;肺功能、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治疗原则不同;特殊人群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持续的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进行性加重,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及炎症介质的参与。
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的变应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当接触变应原等刺激因素时,气道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差异
慢阻肺: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不显著;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咳痰较多;逐渐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部分患者有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长期吸烟等有害气体暴露史。
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起病急骤。症状具有反复发作性,发作时出现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或自行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三、肺功能检查特点
慢阻肺:主要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0.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由于肺总量增加较肺活量明显,故RV/TLC增高。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该项指标主要反映肺弥散功能,下降提示有肺气肿存在。
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FEV?、FEV?/FVC%、MM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EF25%~75%(25%~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PEF(呼气峰流速)均减少,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缓解期上述通气功能指标可逐渐恢复。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改变,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四、影像学表现区别
慢阻肺:早期胸片可无异常,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肺纹理减少等。胸部CT可见肺过度充气,表现为肺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等,可见肺大疱等改变,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等肺心病表现。
哮喘:早期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胸部CT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
五、治疗原则不同
慢阻肺: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气流受限、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主要包括戒烟等脱离有害环境因素;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长期家庭氧疗对于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可考虑肺减容术等手术治疗。
哮喘: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临床控制,即没有(或尽可能少)的日间症状,没有活动受限,没有夜间症状或憋醒,没有急性发作,没有药物不良反应,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治疗包括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分为控制性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等)和缓解性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免疫疗法包括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如卡介菌多糖核酸、组胺球蛋白等)。
六、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哮喘多在婴幼儿期起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多与幼年时期的肺部感染、有害气体暴露等有关。儿童哮喘治疗需谨慎选择药物,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需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以保证疗效。儿童慢阻肺的防治同样要强调避免有害气体暴露,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等。
老年患者:老年慢阻肺患者多有长期吸烟等病史,病情相对复杂,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中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家庭氧疗对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老年哮喘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易与慢阻肺等疾病混淆,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药物。
女性患者: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病情可能有变化,妊娠期间哮喘的管理需要特别关注,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女性慢阻肺患者的发病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在治疗中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