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疫苗接种及急性加重期治疗。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型和口服);氧疗针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长期保证吸氧时间和血氧指标;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康复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运动训练(步行、上肢功率车);疫苗接种有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急性加重期需先确定原因,再依病情轻重门诊或住院治疗,轻度可门诊用支气管舒张剂等,中重度需住院并加抗生素等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舒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例如沙丁胺醇,能快速起效,缓解哮喘和慢阻肺的急性症状,对于有喘息症状的慢阻肺患者适用,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进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有吸烟史的慢阻肺患者,它能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介导的支气管收缩反应。
3.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兴奋呼吸中枢等。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需监测血药浓度,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需谨慎使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水解,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如布地奈德等,适用于重度和极重度且反复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长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需注意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儿童使用时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
2.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如泼尼松等,但长期口服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二、氧疗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大于15小时,使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或血氧饱和度(SaO?)≥90%。氧疗方式包括鼻导管吸氧等,吸氧浓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一般从低浓度开始,逐渐调整至合适浓度,避免氧浓度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氧疗有助于改善肺动脉高压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在氧疗过程中需注意定期监测血氧情况,确保氧疗安全有效。
三、康复治疗
(一)呼吸康复训练
1.腹式呼吸:患者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训练2-3次。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增加潮气量,减少无效腔通气,提高呼吸效率,对于各种年龄、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慢阻肺患者都适用,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呼吸,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2倍,缩唇程度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有吸烟史等导致气道痉挛的慢阻肺患者有较好效果,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进行训练,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二)运动训练
1.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的体能情况制定步行计划,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对于大多数慢阻肺患者适用,尤其是那些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合并症的患者要更加谨慎,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上肢功率车训练:患者坐在功率车上进行上肢运动训练,通过调整阻力和运动时间来进行锻炼。这种训练方式可以锻炼上肢肌肉,同时也能提高心肺功能,对于一些因呼吸肌疲劳导致活动受限的患者有帮助,不同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
四、疫苗接种
(一)流感疫苗
慢阻肺患者每年应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和住院风险,适合各个年龄、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慢阻肺患者,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抵御流感病毒感染,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接种时需注意接种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二)肺炎链球菌疫苗
对于年龄≥65岁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慢阻肺患者,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能降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患者均可考虑接种该疫苗,接种后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确保接种安全。
五、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一)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
首先要明确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其他因素引起。可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检查来判断。对于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患者,如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痰培养阳性等,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
1.轻度急性加重:可在门诊治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根据患者情况可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一般疗程5-7天。
2.中度及重度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除了继续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外,根据细菌感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同时给予吸氧、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各脏器功能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支持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