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是怎么回事
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病因包括母体、胎儿、脐带胎盘因素,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诊断可通过胎心率监测等,处理分急性和慢性,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定期产检、良好生活方式、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来预防
一、胎儿窘迫的定义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也可在分娩期加重。
二、胎儿窘迫的病因
1.母体因素
血氧含量不足:孕妇患有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贫血等,导致血氧含量降低,进而影响胎儿供氧。例如,严重贫血时,孕妇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胎儿可因缺氧出现窘迫。不同年龄的孕妇,身体状况不同,年轻孕妇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本身有基础心肺疾病,仍可能引发胎儿窘迫;老年孕妇身体机能减退,发生心肺疾病的风险相对更高,更易导致胎儿缺氧。
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孕妇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疾病可引起胎盘供血不足。高血压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受损,也会间接影响胎盘的血流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吸烟的孕妇,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进一步加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的风险;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孕妇,如长期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也会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
2.胎儿因素
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如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影响胎儿自身的氧供和血液循环。不同病史的胎儿,如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胎儿,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胎儿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
胎儿畸形:某些胎儿畸形可能导致其在子宫内的氧利用异常,引发窘迫。例如,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的胎儿,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易出现缺氧。
3.脐带、胎盘因素
脐带异常:脐带绕颈、脐带扭转、脐带脱垂等均可影响胎儿血供。脐带绕颈较常见,若绕颈过紧可压迫脐带,导致胎儿血液循环受阻;脐带扭转会使脐带血管扭曲,影响血流;脐带脱垂时,脐带先于胎儿露出,直接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不同年龄孕妇所怀胎儿发生脐带异常的几率可能因孕期监测情况等因素有所不同,年龄较大的孕妇在孕期监测相对更需仔细,以便及时发现脐带异常情况。
胎盘异常: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减退等会影响胎盘的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供应。胎盘早剥会导致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血,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胎盘功能减退可能是由于胎盘老化、胎盘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使得胎盘无法为胎儿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
三、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急性胎儿窘迫:主要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胎心率低于110次/分钟或高于160次/分钟,且持续不恢复可能提示胎儿窘迫;还可出现胎动异常,初期胎动频繁,随后逐渐减弱及次数减少,最终胎动消失;孕妇可能感觉宫缩压力大、持续时间长等。不同年龄、性别胎儿的胎动情况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年轻孕妇感知胎动相对更敏感,但胎儿本身的健康状况是决定胎动是否异常的关键因素。
慢性胎儿窘迫:孕妇可感觉胎动减少,胎儿生长受限,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双顶径等生长指标低于正常孕周;胎心监护可能显示基线变异减小等异常情况。
2.诊断
胎心率监测:通过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率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例如,出现频繁的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异常胎心率图形提示胎儿窘迫。
生物物理评分: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及胎心率监护等项目,综合评分可判断胎儿宫内情况,评分越低提示胎儿窘迫可能性越大。
胎儿头皮血pH测定:胎儿头皮血pH<7.20提示胎儿有酸中毒情况,可辅助诊断胎儿窘迫。
四、胎儿窘迫的处理
1.急性胎儿窘迫
一般处理: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吸氧,提高孕妇血氧含量,进而改善胎儿氧供。
病因治疗:如尽快终止妊娠,对于宫口未开全的孕妇,需行剖宫产术;若宫口开全,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分娩。
2.慢性胎儿窘迫
一般处理:孕妇左侧卧位休息,定时吸氧,改善胎儿氧供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左侧卧位的舒适度和持续时间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老年孕妇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变换体位以保证舒适。
期待疗法:适用于孕周较小、胎儿肺不成熟的情况,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同时促进胎儿肺成熟等治疗。
终止妊娠:对于孕周较大、胎儿肺已成熟的孕妇,应适时终止妊娠,多采取剖宫产术等方式。
五、胎儿窘迫的预后及预防
1.预后
胎儿窘迫的预后与胎儿窘迫的严重程度、处理是否及时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部分胎儿可恢复正常;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受损、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影响胎儿的长期预后,如出现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问题。不同年龄的孕妇所生胎儿在预后方面可能因孕期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孕妇孕期并发症相对较少时,胎儿预后可能相对较好。
2.预防
定期产检: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母体、胎儿及胎盘、脐带等方面的异常情况,如通过超声检查早期发现胎儿畸形、通过血压监测早期发现孕妇高血压等,以便及时干预。不同年龄的孕妇产检的频率和项目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高龄孕妇产检频率相对更高,项目更细致。
良好生活方式: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维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等,可增强身体机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胎儿窘迫等风险。
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孕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胎儿的影响。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或药物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胎儿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