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肿与附件炎的区别
附件囊肿是输卵管和卵巢的囊性肿物,病因与内分泌、炎症、遗传有关,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诊断靠超声等,治疗分保守和手术;附件炎是输卵管和卵巢炎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不同年龄段症状有别,诊断靠妇科等检查,治疗分药物和手术。具体而言,附件囊肿较小无症状可随访,较大等情况需手术;附件炎急性用抗生素,慢性辅助治疗,形成脓肿等需手术。
一、定义与病因
1.附件囊肿
附件囊肿是指发生在输卵管和卵巢的囊性肿物,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促使卵巢滤泡持续不破裂形成囊肿;也可能与炎症刺激相关,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导致输卵管或卵巢局部组织增生、包裹形成囊性结构;另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部分附件囊肿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附件囊肿。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均可发生,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波动出现生理性的附件囊肿,育龄期女性则可能因多种病理因素导致附件囊肿,而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附件囊肿需警惕恶性病变可能。
2.附件炎
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主要病因是病原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可通过阴道、宫颈上行感染至输卵管、卵巢,也可通过淋巴系统传播。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是附件炎的高发人群,这与她们性生活时的卫生状况、多个性伴侣等因素有关,而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道防御功能减弱,也可能发生附件炎,但相对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
1.附件囊肿
症状表现:较小的附件囊肿可能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较大的附件囊肿可能会引起下腹部坠胀感、隐痛,当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时,会出现突然的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的附件囊肿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青春期女性的生理性附件囊肿通常随内分泌调整可自行消退,一般无明显不适;育龄期女性的附件囊肿若为病理性,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导致月经紊乱;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附件囊肿需高度关注其性质,因为恶性囊肿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体征表现:妇科检查时,可触及附件区囊性肿物,边界可清或不清,活动度因囊肿情况而异。超声检查是诊断附件囊肿的重要手段,可明确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等。
2.附件炎
症状表现:附件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附件炎起病急,疼痛较剧烈,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慢性附件炎则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坠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月经失调,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不同年龄阶段的附件炎患者症状可能有不同特点,育龄期女性急性附件炎症状更为典型,而绝经后女性附件炎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疼痛程度可能较轻,但需警惕感染扩散等严重情况。
体征表现:妇科检查时,附件区有压痛,若为急性附件炎,可能触及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甚至可触及炎性包块;慢性附件炎时,附件区可有条索状增厚、压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有助于诊断。
三、诊断方法
1.附件囊肿
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附件区囊性肿物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等,通过超声可初步判断囊肿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例如,单纯性囊肿边界清晰,内部为无回声区;复杂性囊肿可能囊壁增厚、内部有分隔或实性成分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于怀疑为恶性的附件囊肿,可检测CA125等肿瘤标志物,若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提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但肿瘤标志物检查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确诊。不同年龄阶段的附件囊肿患者在肿瘤标志物检查上需综合考虑,青春期女性生理性囊肿肿瘤标志物通常正常,而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恶性囊肿时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
腹腔镜检查:对于诊断困难或考虑手术治疗的附件囊肿患者,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附件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囊肿性质,是一种有创但准确性较高的诊断方法。
2.附件炎
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附件区有无压痛、增厚等情况,是初步诊断附件炎的重要方法。
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查找病原体,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以便针对性治疗。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检测可辅助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附件区有无炎性包块、输卵管有无增粗等情况,对于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不如妇科检查直接。
四、治疗原则
1.附件囊肿
保守治疗: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附件囊肿,尤其是生理性囊肿,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3-6个月复查超声,了解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无明显变化或自行消退,可不进行特殊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随访频率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的生理性囊肿随访观察即可,若持续存在或有增大趋势则需进一步评估;育龄期女性的附件囊肿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附件囊肿即使较小也需密切关注,因为恶性风险相对较高。
手术治疗:当附件囊肿较大(直径通常大于5cm)、有扭转等并发症风险、怀疑为恶性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剥除术、患侧附件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
2.附件炎
药物治疗:急性附件炎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以彻底清除病原体,控制炎症。慢性附件炎可采用中药灌肠、理疗等辅助治疗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症状。不同年龄阶段的附件炎患者在药物选择上需考虑其特殊情况,育龄期女性需注意抗生素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育影响较小的抗生素;绝经后女性在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阴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手术治疗:对于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附件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