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是什么病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引起,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病因有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和非感染因素(吸入性肺炎、过敏因素等)。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症状(发热、咳嗽、气促等)和全身症状,不同病原体肺炎有不同特点。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环境休息、营养水分供应)、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抗菌、抗支原体药物)和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氧疗)。预防要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接种疫苗,需及时诊断治疗并做好预防。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多发生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是2-6个月婴儿,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引起细支气管及肺泡炎症。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小儿肺炎较为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在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侵入肺部引发炎症。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也可导致小儿肺炎,多见于年长儿,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间质性肺炎等。
2.非感染因素
吸入性肺炎:如新生儿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等。新生儿由于吞咽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容易发生吸入情况,羊水、胎粪等刺激肺部可引起炎症反应;婴儿哺乳时呛奶也可能导致乳汁吸入肺部引发肺炎。
过敏因素:部分小儿可能因接触过敏原引起肺炎,如对某些食物、花粉、尘螨等过敏,过敏反应累及肺部时可出现炎症表现。
二、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例如小婴儿肺炎可能发热不明显,甚至体温正常。
咳嗽:早期多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
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幼儿呼吸≥40次/分钟,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
全身症状:可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腹泻等症状。新生儿肺炎全身症状可不典型,仅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奶等。
2.不同病原体肺炎的特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是1岁以内婴儿,起病急,初期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及呼气性喘鸣。
肺炎链球菌肺炎:多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咳嗽,咳脓血痰,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以后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可持续1-3周,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少数可闻及干湿啰音,部分患儿可伴有多系统的肺外表现,如皮疹、心肌炎、脑膜炎等。
三、诊断
1.病史与症状观察: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呼吸道感染接触史、是否有吸入异物史等,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如发热、咳嗽、气促等情况。
2.体格检查:检查呼吸频率、有无三凹征、肺部听诊有无异常啰音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可有中毒颗粒;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支原体抗原检测等,以明确病原体。例如咽拭子病毒分离是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诊断价值,若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更有诊断意义。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手段,可显示肺部炎症的部位、范围等,如支气管肺炎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18-22℃),湿度适中(60%左右),让患儿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营养与水分供应:给予富有营养及维生素的饮食,少量多次喂养,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利于痰液排出。
2.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为病毒感染,可根据不同病毒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等,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细菌感染或考虑合并细菌感染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等药物。
抗支原体药物:肺炎支原体肺炎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
3.对症治疗
退热: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降温,但需注意小婴儿慎用强退热剂,避免体温骤降。
止咳祛痰:可选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
氧疗:有气促、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和氧合。
五、预防措施
1.增强小儿体质: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着凉。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要积极治疗,以减少肺炎的发生风险。
4.接种疫苗:如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
小儿肺炎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儿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小儿肺炎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