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乳腺炎
慢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超6周,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外伤、内分泌紊乱等;临床表现有乳房肿块、疼痛、溢液及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分非手术(抗感染、热敷、中药)和手术(脓肿引流、肿块切除等);不同人群(哺乳期、非哺乳期、老年女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慢性乳腺炎的定义
慢性乳腺炎是一种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乳腺组织长期的炎症反应,病程相对较长,一般病程超过6周。
二、慢性乳腺炎的病因
1.感染因素
哺乳期感染未彻底控制:在哺乳期,若发生急性乳腺炎后,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没有被完全清除,炎症就可能迁延不愈转为慢性。例如,哺乳期女性乳头破损,细菌入侵乳腺组织引发急性乳腺炎,若治疗不规范,就容易发展为慢性乳腺炎。
非哺乳期感染:乳腺导管排泄不畅,细菌可在导管内滋生繁殖,引起慢性炎症。比如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内的分泌物积聚,导致导管周围反复发生炎症反应,逐渐转为慢性。
2.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慢性乳腺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乳腺组织,导致长期的炎症状态。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乳腺炎症,免疫系统紊乱使得乳腺持续处于炎症环境中。
3.其他因素
外伤:乳腺组织受到外伤后,可能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若外伤处理不当,炎症持续存在可发展为慢性乳腺炎。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慢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内分泌变化较大,若内分泌紊乱,乳腺组织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且转为慢性。
三、慢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1.乳房症状
乳房肿块:乳房内可触及肿块,质地可软可硬,边界可能不清或部分清楚。肿块大小不一,有的患者肿块可长期存在,也可能有大小变化。例如,部分患者的肿块在月经前可能稍有增大,月经后略有缩小,但总体呈慢性过程。
乳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部分患者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但也有患者疼痛无明显周期性。
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溢液颜色可为淡黄色、乳白色等,溢液量一般较少。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但体温通常不超过38℃,少数患者可能伴有乏力等非特异性全身表现。
四、慢性乳腺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哺乳期乳腺炎病史、非哺乳期的乳腺相关情况、外伤史、月经及内分泌情况等。例如,询问哺乳期女性是否有急性乳腺炎未彻底治愈的过程,非哺乳期女性是否有乳腺导管扩张等病史。
2.体格检查:检查乳房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同时检查乳头有无溢液及溢液情况,还需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帮助判断肿块的性质,如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等。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有一定价值,但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致密,钼靶的应用有一定限制。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对于复杂病例的诊断有帮助。
病理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块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慢性乳腺炎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以观察乳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组织形态等,以排除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肿瘤等。
五、慢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果存在细菌感染因素,可根据病原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要注意,在使用抗生素前可能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不过,慢性乳腺炎的抗感染治疗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
局部热敷:适当的局部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一般可使用温热的毛巾敷于乳房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中医中药治疗:部分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作用,可辅助治疗慢性乳腺炎。例如一些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方剂,可能对改善症状有一定帮助,但需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慢性乳腺炎形成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另外,对于一些肿块较大、怀疑有恶变可能或与乳腺肿瘤难以鉴别时,也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块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脓肿切开引流术、乳腺肿块切除术等。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或病变组织。
六、不同人群慢性乳腺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
特点:哺乳期慢性乳腺炎多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未彻底控制有关,乳房肿块可能伴有乳头疼痛、溢奶等情况,且由于处于哺乳期,需要考虑对婴儿喂养的影响。
注意事项: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破损,若发生急性乳腺炎应及时规范治疗,防止转为慢性。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必要时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但要注意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炎症。
2.非哺乳期女性
特点: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乳房症状相对哺乳期可能不与哺乳相关,但可能有乳腺导管溢液等表现。
注意事项:要注意观察自身乳腺症状的变化,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果发现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降低慢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
3.老年女性
特点:老年女性慢性乳腺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也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炎症不易控制。
注意事项:老年女性要注意加强乳房的自我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筛查。由于老年女性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乳腺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