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主要累及支气管,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及病史可影响发病,临床表现为咳嗽等,影像学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肺纹理增粗,治疗以对症和病因治疗为主;支气管肺炎累及支气管和肺泡,婴幼儿高发,生活方式和病史有影响,症状较重,影像学有斑片状阴影,治疗更积极需综合治疗,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累及范围
1.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多由微生物感染、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等引起,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炎症局限在支气管部位。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相对更易受病毒等感染引发支气管炎,比如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呼吸道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因病毒入侵引发支气管炎症。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支气管黏膜,会增加患支气管炎的风险;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等也会损伤支气管黏膜,诱发炎症。
病史: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病史的人,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接触过敏原时更易引发支气管的炎症反应。
2.支气管肺炎:也叫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病变常起始于支气管,并向周围蔓延至肺泡,累及范围较支气管炎更广,可同时存在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改变。
年龄:婴幼儿时期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等,易发生感染且蔓延至肺泡引发支气管肺炎。
生活方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佝偻病等患儿,机体抵抗力低,容易患支气管肺炎;长期处于卫生条件差、拥挤的环境中,感染病原体的几率增加,也易引发支气管肺炎。
病史: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心功能不全影响肺部血液循环,肺部淤血,容易继发感染引发支气管肺炎;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儿,自身免疫防御能力差,更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导致支气管肺炎。
二、临床表现
1.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多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发热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可闻及散在的干啰音、不固定的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
年龄差异:儿童支气管炎患者咳嗽症状可能相对更频繁,小婴儿可能以呛奶、吐沫等非典型表现为主;成人支气管炎咳嗽症状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若为吸烟相关的支气管炎,咳嗽常呈慢性过程。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往往更明显,且痰液可能更黏稠;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患者,咳嗽可能会因环境刺激而加重。
病史关联:有过敏性疾病病史的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时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
2.支气管肺炎:症状相对较重,除了有咳嗽、咳痰外,常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可伴有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发绀(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紫)等表现,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全身症状较明显,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
年龄差异: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气促表现更突出,可能很快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新生儿支气管肺炎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拒乳、吐沫、呼吸暂停等。
生活方式影响:营养不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情恢复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反复感染;生活在卫生条件差环境中的患儿,病情可能更易加重。
病史关联:有基础疾病的支气管肺炎患者,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会因心功能不全导致肺炎症状加重,且恢复过程更复杂。
三、影像学表现
1.支气管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因为炎症主要局限在支气管,未累及肺泡等较深部位。
年龄因素:儿童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肺纹理改变相对成人可能更不典型,小婴儿肺纹理增粗可能不太明显。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相关的支气管炎患者胸部影像学可能会有更明显的肺纹理增粗、紊乱表现,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支气管结构和纹理改变更显著。
病史关联:有过敏性疾病病史的支气管炎患者,影像学上肺纹理改变可能与单纯感染性支气管炎有所不同,但也可能无特异表现。
2.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可位于双肺下野、中内带,病变部位有模糊的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严重时可累及多个肺叶,这是因为炎症累及了支气管和肺泡,有渗出等改变。
年龄差异: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影像学表现中斑片状阴影可能更广泛,由于婴幼儿肺部解剖特点,感染容易扩散,所以阴影范围可能较成人更宽;新生儿支气管肺炎影像学可能呈现为两肺纹理增粗,伴有小点片状模糊影等不典型表现。
生活方式影响:营养不良患儿的支气管肺炎影像学可能显示阴影吸收较慢,恢复相对延迟;生活在卫生条件差环境中的患儿,肺部炎症阴影可能更明显且不易消退。
病史关联:有基础疾病的支气管肺炎患者,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影像学上可能同时存在心脏增大等基础疾病相关表现,肺炎阴影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
四、治疗原则
1.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如咳嗽明显可使用止咳药物(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一般病情相对较轻,通过规范治疗多可较快恢复。
特殊人群:婴幼儿支气管炎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通过拍背等方式帮助痰液排出;老年人支气管炎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较快,用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
2.支气管肺炎:治疗需更积极,除了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平喘等)和病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抗生素等)外,还需注意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病情相对较重,部分患儿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特殊人群: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治疗要格外谨慎,用药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且要注意保暖、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早产儿支气管肺炎风险更高,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呼吸、体温等情况,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