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有哪些治疗方法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疫苗接种及急性加重期治疗。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糖皮质激素(吸入型、口服、静脉用);氧疗针对低氧血症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运动训练;疫苗接种有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急性加重期需确定原因和严重程度,轻度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激素,中重度住院并加强治疗、用抗生素、氧疗甚至机械通气。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舒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如沙丁胺醇,可快速缓解喘息症状,有吸入剂、片剂等剂型,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使用,但有心血管疾病等病史者使用需谨慎,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抗胆碱能药物: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作用,且不会像β?受体激动剂那样引起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那么明显。常用药物有异丙托溴铵,剂型包括吸入剂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均可使用,对于有前列腺增生、青光眼病史的患者需特别注意,因为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以及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升高,其作用是与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支气管收缩作用。
3.茶碱类: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还有改善心搏出量、利尿等作用。如氨茶碱,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需注意,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根据体重等计算剂量,因为儿童对茶碱的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水解,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从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慢阻肺症状的重要治疗药物,可减轻气道炎症,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等。通过吸入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对于有肺结核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使结核病灶活动,其作用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2.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使用,如泼尼松等。一般在吸入激素效果不佳或病情需要时使用,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使用需格外谨慎,其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发挥作用,迅速减轻气道炎症和症状。
3.静脉用糖皮质激素:重度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考虑使用,如甲泼尼龙等。通过静脉给药快速发挥作用,对于病情较重、口服激素无效的患者使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等指标,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需特别关注相关指标变化,其作用机制与口服激素类似,快速抑制炎症反应等。
二、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慢阻肺患者,氧疗非常重要。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长期氧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应根据其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合理安排氧疗时间,一般建议每天吸氧超过15小时。对于合并有肺心病等病史的患者,氧疗能减轻右心负荷,改善心功能。
三、康复治疗
(一)呼吸康复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左右。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从而改善通气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通过长期练习可提高呼吸效率,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能帮助其逐步改善呼吸功能,降低气道阻力。
2.腹式呼吸: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胸部不动。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进行,对于有肥胖等生活方式的患者,有助于改善腹部肌肉力量,增强呼吸功能,对于有慢性咳嗽等病史的患者,能缓解咳嗽带来的呼吸功能影响。
(二)运动训练
可以进行步行、踏车等运动训练。运动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一般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需相应调整,如老年患者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但也需在可耐受范围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四、疫苗接种
(一)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慢阻肺患者发生流感相关的急性加重。所有年龄≥6个月且无禁忌证的慢阻肺患者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接种流感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抵御流感病毒感染,降低因流感导致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
(二)肺炎球菌疫苗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一般建议慢阻肺患者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或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均可接种,但有过敏史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针对肺炎球菌的特异性抗体,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进而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可能性。
五、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一)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首先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来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其他因素,同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等判断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急性加重。
(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治疗
1.轻度急性加重:可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同时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一般疗程5-7天。
2.中度及重度急性加重:需要住院治疗,除了继续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通过雾化吸入等方式加强)、糖皮质激素(如静脉用甲泼尼龙)外,还需根据病原菌情况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怀疑细菌感染,可选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抗生素,同时进行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