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支肺气肿和慢阻肺的区别
慢支肺气肿与慢阻肺在定义范畴、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预后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慢支肺气肿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咳嗽咳痰、气短等表现,肺功能早期可正常或小气道异常;慢阻肺有气流受限特征,有全身症状,肺功能是诊断金标准。治疗上慢支肺气肿主要是戒烟、控制急性发作,慢阻肺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儿童、妊娠期女性及吸烟史人群各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范畴
慢支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慢支长期发展可导致肺气肿,二者常被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前期阶段表现,但慢支肺气肿不完全等同于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其诊断主要依据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70%。
二、发病机制差异
慢支肺气肿:主要是由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等因素刺激气道,引起气道黏膜的慢性炎症,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道狭窄,进而引起肺泡弹性减退和过度膨胀。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持续刺激气道,使得气道反复发生炎症反应,逐渐出现慢支的咳嗽、咳痰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肺气肿改变。
慢阻肺:除了上述有害因素引起气道炎症外,还涉及到肺部的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慢阻肺的重要特征,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参与了炎症过程,这些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白三烯B?、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和组织损伤,导致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
三、临床表现区别
慢支肺气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咳嗽一般为晨间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同时伴有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在慢支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肺气肿后,活动后气短明显,早期仅在劳动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严重时休息时也感气短。
慢阻肺: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为间断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这是慢阻肺较具特征性的症状。另外,慢阻肺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全身症状。
四、辅助检查不同
慢支肺气肿: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肺气肿时可见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两肺纹理减少、透亮度增加等表现。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正常或仅有小气道功能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出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下降,FEV?/FVC正常或降低,但一般气流受限不明显或较轻。
慢阻肺: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表现,但诊断价值主要在于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同时根据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如轻度(FEV?≥80%预计值)、中度(50%≤FEV?<80%预计值)、重度(30%≤FEV?<50%预计值)、极重度(FEV?<30%预计值)。胸部CT检查对于明确肺气肿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组织的改变。
五、治疗及预后差异
慢支肺气肿:治疗上首先是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的吸入。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可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抗生素,如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进行祛痰、镇咳治疗,常用药物有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伴有气喘时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症状。预后方面,如果能及时脱离有害环境,积极控制急性发作,病情进展相对较慢;但如果持续接触有害因素,病情可能逐渐进展为慢阻肺,预后变差。
慢阻肺:治疗包括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治疗。稳定期治疗主要是长期家庭氧疗,一般需要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等)、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等);对于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急性加重期治疗主要是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同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等治疗,必要时机械通气。慢阻肺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规范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等有关,病情严重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预后较差。
六、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群:老年慢支肺气肿或慢阻肺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差,急性发作时病情往往较重,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在治疗时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氧疗时要注意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儿童人群:儿童一般较少患慢支肺气肿,但如果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情况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在氧疗等支持治疗时要确保安全和舒适,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出现慢支肺气肿或慢阻肺情况较为少见,但如果发生,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氧疗要适当控制,避免因缺氧影响胎儿发育,同时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有吸烟史人群:这类人群无论是慢支肺气肿还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本身长期吸烟已经对呼吸道造成损害,更容易发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这类人群更应该严格戒烟,并且定期进行肺功能等检查,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干预,以延缓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