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有哪些
常用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分一、二、三代)、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及其复方制剂)、其他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选择抗菌药物需根据手术切口类别(乳腺良性肿瘤多为清洁-污染切口,优先选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患者情况(考虑年龄、过敏史、基础疾病等,儿童慎选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老年根据肝肾功能调整,有过敏史选替代药物,合并糖尿病者选抗菌谱广的药)。
常用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分一、二、三代)、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及其复方制剂)、其他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选择抗菌药物需根据手术切口类别(乳腺良性肿瘤多为清洁-污染切口,优先选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患者情况(考虑年龄、过敏史、基础疾病等,儿童慎选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老年根据肝肾功能调整,有过敏史选替代药物,合并糖尿病者选抗菌谱广的药)。
一、常用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种类
(一)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唑林: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表皮葡萄球菌等,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也有一定作用,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感染,适用于常见的手术切口细菌感染预防,尤其对于革兰阳性菌为主的感染风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头孢拉定: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头孢唑林相似,对部分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有一定抗菌活性,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时预防感染,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仿或略差,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有所增强,对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能有效覆盖手术部位可能存在的常见细菌,其作用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头孢克洛:对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肺炎链球菌等有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中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有一定作用,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时预防感染,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功效。
3.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曲松: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如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等,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但对于一些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在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如果考虑存在革兰阴性菌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况,可选用头孢曲松进行预防或治疗,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头孢噻肟: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等有良好抗菌作用,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或治疗,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二)青霉素类
1.阿莫西林:对革兰阳性菌中的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有较好抗菌作用,对部分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等也有一定抗菌活性,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尤其是对于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感染风险的预防,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可抑制β-内酰胺酶,保护阿莫西林不被破坏,从而扩大了阿莫西林的抗菌谱,对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有较好抗菌作用,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存在产酶菌感染风险时的预防或治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功效。
(三)其他抗菌药物
1.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对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一定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中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也有作用,且具有组织浓度高的特点,在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等特殊情况时,可考虑选用阿奇霉素作为替代药物预防感染,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2.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革兰阳性菌也有一定作用,不过由于其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等问题,在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仅在患者有严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等特殊情况,且经评估感染风险较高时,可谨慎选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阻碍细菌DNA复制。
二、选择抗菌药物的原则
(一)根据手术切口类别
1.清洁切口
乳腺良性肿瘤手术一般属于清洁-污染切口,因为手术部位存在与外界相通的可能,如乳腺组织与外界有一定的接触风险,所以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通常优先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这些药物能较好地覆盖常见的手术切口污染细菌。
2.污染程度
如果患者乳腺部位存在感染迹象或手术中可能有较多污染风险时,需要根据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例如,如果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风险高,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等;如果患者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替代。
(二)根据患者情况
1.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用于低龄儿童,可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头孢菌素类等药物。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大部分经肾排泄,肾功能减退时需要调整剂量,而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在肝肾功能减退时相对调整剂量的幅度较小,但仍需密切监测。
2.过敏史
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史的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要避免使用相关药物。如对青霉素类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药物;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可根据情况选择大环内酯类或其他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但需要评估替代药物的抗菌谱和感染风险。
3.基础疾病
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在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选择抗菌药物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风险较高,选择抗菌谱较广且能有效覆盖常见病原菌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等,同时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