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办法
慢性支气管炎有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等症状,其治疗包括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增强机体抵抗力等,同时有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吸入、保暖、改善环境卫生等预防措施,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在症状表现和治疗、预防时各有特点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突出表现。起初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重。
年龄因素: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反复咳嗽,需考虑感染、过敏等多种因素,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样咳嗽表现。老年人由于呼吸道功能减退,咳嗽可能相对无力,痰液排出困难。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呼吸道,更容易出现咳嗽症状且往往较严重。有职业粉尘接触史的人,如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等,长期接触粉尘也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
病史:有过敏史的人群,如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时咳嗽可能更易发作且症状可能更复杂。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如既往反复发生肺炎等,更容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持续时间长且易反复。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咳出。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年龄因素:儿童咳痰能力相对较弱,婴幼儿可能无法有效咳出痰液,表现为喉间痰鸣等。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退,咳痰更为困难。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的人群可能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功能,导致痰液性状改变。缺乏运动的人群,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人,咳痰往往更为明显且易出现脓性痰。有支气管扩张病史的人,痰液量可能较多,且可能有脓性痰伴有咯血等表现。
3.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多在急性发作时出现。合并哮喘的患者可出现喘息,常伴有气急。
年龄因素:儿童哮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时,喘息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年龄较小的儿童喘息发作可能更频繁。老年人喘息发作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加重,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生活方式:肥胖人群由于呼吸道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气急症状。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如工业污染区居民,气急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
病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出现气急时需注意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相鉴别。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喘息症状。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办法
1.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如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1]等(具体抗生素需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抗生素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抗生素的使用需调整剂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过敏的抗生素。
病史: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调整剂量,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选用抗生素时需选择非青霉素类抗生素。
2.镇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
年龄因素:儿童使用祛痰药需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如氨溴索糖浆等,且剂量需根据儿童体重等精确计算。老年人使用祛痰药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在使用祛痰药的同时需注意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进一步刺激。有消化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祛痰药时需考虑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如氨溴索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有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病史: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祛痰药时需注意,如氨溴索一般不影响凝血功能,但需结合患者具体病史评估用药风险。有青光眼病史的患者使用某些祛痰药时需谨慎,需告知医生病史。
3.平喘:有气喘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
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需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且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老年人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心悸等不良反应,密切监测心率等生命体征。
生活方式:肥胖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需注意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需谨慎,如沙丁胺醇可能导致心率加快,有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病史: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的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需谨慎,因为沙丁胺醇等可能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需注意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4.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体育锻炼需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等,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身体。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需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呼吸困难等不适。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的人群需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需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病史:有慢性心肺疾病病史的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加重病情。有骨关节疾病病史的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需选择对关节影响较小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等。
5.预防措施: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防尘、防大气污染工作,加强个人保护。
年龄因素:儿童的家长需帮助儿童戒烟(虽然儿童一般不吸烟,但需避免儿童接触二手烟等),注意儿童的保暖和环境卫生,减少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老年人需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在寒冷天气外出,同时家人需帮助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
生活方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需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等。有过敏体质的人群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以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
病史:有过敏病史的人群在改善环境卫生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对某些粉尘过敏的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洁灰尘等。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严格遵循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