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主要治疗方法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及急性加重期治疗。药物治疗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氧疗针对低氧血症患者;康复治疗涵盖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营养支持;急性加重期需确定原因,进行相应药物、氧疗及机械通气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例如短效的沙丁胺醇,可快速缓解症状;长效的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能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
2.抗胆碱能药物:能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纤维,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起效较β?受体激动剂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如异丙托溴铵,可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长期应用还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其全身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3.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可通过抑制PDE-4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降低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尤其适用于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且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通过局部抗炎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对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且有频繁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联合吸入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福莫特罗福莫特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但长期单独使用高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增加肺炎等感染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需密切关注。
2.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急性加重期的短期治疗,如泼尼松。对于重度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和缓解症状,但长期口服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三)祛痰药
对于有咳痰症状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15小时,使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或血氧饱和度(SaO?)≥90%。长期氧疗可以提高慢阻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伴有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能减少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降低右心负荷。
三、康复治疗
(一)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2-3倍,缩唇的程度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从而改善通气功能,提高呼吸效率,这种呼吸训练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慢阻肺患者,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进行。
2.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放松腹部,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膈肌收缩,腹部手向上抬起,胸部手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肌肉收缩,腹部手向下按压,帮助排出肺部气体。通过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的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对于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后可在站立位等其他体位进行。
(二)运动训练
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踏车等,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不出现明显气促加重为宜。力量训练可采用哑铃、弹力带等进行上肢和下肢的力量练习,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提高活动能力,尤其对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等有帮助。运动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等变化,确保安全。
(三)营养支持
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呼吸困难、能量消耗增加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免疫功能等,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一般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食欲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营养补充剂或经鼻胃管等途径进行营养支持。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下降,更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和合理搭配。
四、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一)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
慢阻肺急性加重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等。此外,空气污染、气温变化、气胸等也可能导致急性加重。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明确急性加重的原因,以便针对性治疗。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可增加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频率,如频繁吸入沙丁胺醇或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以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
2.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能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一般口服泼尼松30-40mg/d,疗程5-7天;静脉使用甲泼尼龙40-80mg/d,根据病情调整。
3.抗生素: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如白细胞升高、脓性痰等,需要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当地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等选择抗生素,如轻症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等口服;中重度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呼吸喹诺酮类等静脉给药。
(三)氧疗和机械通气
对于存在严重低氧血症的急性加重期患者,需要给予氧疗,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2%。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加重、意识改变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决策。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储备功能差,在氧疗和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