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测定慢阻肺和哮喘的区别
慢阻肺与哮喘在发病机制、肺功能测定指标、临床症状特点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发病机制上慢阻肺与长期吸烟等因素致气道等慢性炎症及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有关,哮喘与遗传环境相互作用致免疫介导气道慢性炎症及气流受限可逆有关;肺功能测定指标中慢阻肺FEV?/FVC比值<0.7且不可逆,哮喘非发作期可正常、发作期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逆;临床症状上慢阻肺起病隐匿、病程长、症状可逆性差,哮喘可任何年龄起病、起病可急可缓、症状可逆性大;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及有特殊职业暴露人群的慢阻肺和哮喘各有特点及需不同考虑。
一、发病机制差异
慢阻肺:主要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是一种具有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导致气道黏膜增厚、黏液分泌增多,小气道狭窄,肺组织弹性减退等,最终引起气流受限,且这种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例如,长期吸烟导致的烟雾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刺激气道,引发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使得气道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改变。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主要由免疫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涉及Th2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当接触过敏原等刺激因素时,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去除诱因或经治疗后,气道痉挛缓解,肺功能可恢复正常。比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接触花粉后,气道会迅速发生免疫反应,引发上述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肺功能测定指标区别
(一)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及FEV?/FVC比值
慢阻肺:FEV?/FVC比值<0.7,且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改善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FEV?会逐渐下降,反映了气道和肺实质的持续破坏导致的通气功能障碍。例如,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FEV?/FVC比值明显降低,且FEV?占预计值百分比也显著下降。
哮喘:在非发作期,FEV?/FVC比值可正常;在发作期,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FEV?/FVC比值较用药前明显改善(改善率≥12%,且FEV?绝对值增加≥200ml),体现了哮喘气流受限的可逆性特点。比如,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使用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后,FEV?会有较明显的提升。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慢阻肺:支气管激发试验通常为阴性,因为其气流受限主要是不可逆的结构改变导致;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也多为阴性,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改善不明显。
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常呈阳性,提示气道存在高反应性;支气管舒张试验多呈阳性,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有明显改善。例如,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诱发哮喘患者出现气道痉挛,显示出气道对刺激的高反应性。
三、临床症状特点区别
(一)症状起病及病程
慢阻肺: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通常有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暴露史,症状逐渐进展,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一般为晨间明显,咳痰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为脓性痰。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后气短逐渐明显,严重时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哮喘:症状可在任何年龄起病,儿童和青少年较为常见,起病可急可缓,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秋季发作多见,或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诱因后发作。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较为常见,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例如,有些哮喘患儿在运动后很快出现喘息症状,脱离运动环境后经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可缓解。
(二)症状可逆性
慢阻肺:症状的可逆性较差,气流受限多为不可逆,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虽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等,但肺功能的下降趋势难以完全遏制。
哮喘:症状具有较大的可逆性,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良好控制,肺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尤其是在非发作期,患者可如常人一样活动。但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会导致气道重塑,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改变。
四、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一)儿童群体
慢阻肺: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反复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在肺功能测定时,其FEV?/FVC比值异常等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综合判断。对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等高危因素的儿童,要密切关注其肺功能变化,早期识别可能的慢阻肺情况。
哮喘:儿童哮喘较为常见,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肺功能测定时,儿童哮喘的支气管舒张试验等结果判断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对于儿童哮喘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规范使用哮喘控制药物,以减少哮喘发作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为频繁的哮喘发作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肺功能发育和日常生活活动。
(二)老年人群体
慢阻肺:老年慢阻肺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肺功能测定时,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肺功能改变。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其治疗和康复需要更加注重整体管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其合理氧疗、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提高生活质量。
哮喘:老年哮喘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较为常见。在肺功能测定时,要注意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相鉴别。老年哮喘患者在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此外,要关注老年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患病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疾病的控制。
(三)有特殊职业暴露人群
慢阻肺: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煤矿粉尘、石棉粉尘等)、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等)的人群患慢阻肺风险增加。在肺功能测定时,要重点关注其职业暴露史对肺功能的影响,早期发现肺功能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和干预治疗。对于这类人群,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肺功能测定等,一旦发现肺功能异常,要及时脱离职业暴露环境,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哮喘:某些特殊职业环境也可能诱发哮喘,如接触动物皮毛、化学气体等。有特殊职业暴露的哮喘患者,在肺功能测定时要结合职业因素综合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规范的哮喘药物治疗外,脱离职业过敏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时要根据职业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等,以减少再次接触过敏原的机会,控制哮喘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