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大腿肌肉萎缩
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与废用、疼痛及年龄等因素相关,可通过肌肉围度测量、肌力测试、影像学检查评估,需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踝泵等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开展功能锻炼,还可采用电刺激、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及针灸推拿等康复理疗,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的原因
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主要与废用性因素相关。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制动,如石膏固定或卧床休息,这会导致大腿肌肉活动减少。肌肉的正常功能依赖于持续的收缩和舒张来维持其结构和质量,长期不活动使得肌肉纤维废用性萎缩,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进而引起肌肉体积变小、力量下降。另外,骨折引起的疼痛也会限制患者的活动意愿和活动范围,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的程度。年龄因素也有影响,老年人本身肌肉量就相对较少,且肌肉恢复能力较弱,髌骨骨折后更易出现明显的大腿肌肉萎缩;年轻患者如果骨折后康复不及时、不规范,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肌肉萎缩情况。
二、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的评估方法
1.肌肉围度测量:使用皮尺测量大腿不同部位的围度,如大腿中部水平位置,与健侧相应部位对比,若患侧围度明显减小,提示有肌肉萎缩。一般来说,双侧大腿围度差值超过2cm通常可考虑存在肌肉萎缩。
2.肌力测试:通过徒手肌力测试法评估大腿肌肉的力量,如股四头肌的肌力测试,患者伸直膝关节,检查者给予阻力,根据患者抵抗阻力的情况判断肌力等级,肌力下降往往与肌肉萎缩相关,例如肌力从正常的5级下降到3级及以下,提示肌肉萎缩导致力量明显减弱。
3.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可观察肌肉的形态、结构及脂肪浸润情况,能较准确地评估肌肉萎缩的程度和肌肉内部的病理变化,发现肌肉纤维是否存在变性、脂肪替代等情况。
三、髌骨骨折后预防大腿肌肉萎缩的措施
1.早期康复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骨折后早期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这种训练可以在不引起骨折部位明显位移的情况下,刺激肌肉收缩,维持肌肉的基本功能,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对于老年患者,等长收缩训练相对安全,能有效维持肌肉的紧张度;年轻患者在骨折固定稳定后也应尽早开始。
踝泵运动:患者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如同泵的抽水动作,每次屈伸尽量达到最大范围,每分钟10-15次,每天3-4次。踝泵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也能间接刺激大腿肌肉的神经反射,有助于维持大腿肌肉的活性,预防肌肉萎缩。
2.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骨折稳定后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当骨折处有一定程度的愈合,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例如,患者取仰卧位,家属或康复治疗师帮助缓慢屈伸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从小角度开始,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角度,当患者可以自主活动时,鼓励其主动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这有助于恢复大腿肌肉的正常运动功能,防止肌肉萎缩进一步发展。对于年轻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加快功能锻炼的进展速度;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缓慢、谨慎地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
肌力增强训练:当关节活动度有所恢复后,可进行大腿肌肉的肌力增强训练。如抗阻伸膝训练,患者坐在床边,小腿自然下垂,脚踝处可放置适量重量的物体作为阻力,进行伸直膝关节的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或者进行靠墙静蹲训练,患者背部靠墙,膝关节屈曲,保持大腿与地面平行,从较小的角度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和时间,每次训练3-5分钟,每天2-3次。这些训练可以逐步增强大腿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萎缩状况。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肌力增强训练时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训练过度导致疲劳和受伤。
四、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的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
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或中频电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环,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例如,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将电极片放置在大腿肌肉表面,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设置合适的刺激参数,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3-5次。电刺激疗法对于促进肌肉恢复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骨折后长时间制动导致肌肉萎缩较明显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均可应用,但老年患者要注意电刺激的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引起不适。
超声波治疗:超声波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将超声波探头接触大腿肌肉萎缩部位,频率一般为800-1000kHz,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周3-5次。超声波治疗有助于缓解肌肉萎缩引起的肌肉僵硬等问题,对肌肉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在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2.康复理疗配合
针灸推拿: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肌肉的神经功能,促进肌肉的恢复。推拿则可以放松大腿肌肉,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对于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的患者,可采用针灸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同时配合推拿大腿肌肉的方法。但针灸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不同年龄患者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调整针灸的刺激强度和推拿的力度,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手法过重造成损伤。
五、特殊人群在髌骨骨折大腿肌肉萎缩相关情况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肌肉萎缩的基础风险较高,且骨折后康复能力较弱。在预防和康复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康复训练要缓慢渐进,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骨折再移位或肌肉拉伤等情况。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生长。家属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康复进展,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帮助,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
2.儿童患者:儿童髌骨骨折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萎缩的恢复潜力相对较大,但也要科学进行康复。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要适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要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康复引导,如通过游戏化的康复训练增加儿童的参与度。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的康复中,要注意心理因素的影响,骨折后可能因身体形象改变等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可能影响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要给予女性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根据女性患者的身体特点和日常活动需求调整训练计划,使其康复训练更贴合生活实际,便于康复后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4.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髌骨骨折患者,在预防和康复大腿肌肉萎缩时要更加综合考虑。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肌肉的代谢和修复;骨质疏松患者要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注意避免加重骨质疏松的活动,康复训练要在不增加骨折部位和骨骼损伤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