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症状和治疗
慢阻肺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全身性症状等症状,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需戒烟、药物(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康复、长期家庭氧疗;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病情、用支气管舒张剂、低流量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还针对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特殊提示。
一、慢阻肺的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各种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慢性咳嗽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咳嗽反射相对不敏感,咳嗽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病情进展时咳嗽会逐渐加重。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人群慢性咳嗽出现更早且更明显,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刺激呼吸道,损伤气道黏膜,导致咳嗽频繁发生。
病史: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慢性咳嗽症状,且可能在更早年龄发病。
2.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咳痰相对成人更困难,因为儿童呼吸道较窄,咳嗽力量相对较弱,痰液不易咳出。老年患者咳痰能力也会下降,痰液黏稠时更难排出。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呼吸道更容易受到刺激产生痰液,且痰液性质可能更黏稠。
病史:既往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发生慢阻肺后咳痰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容易出现反复的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衰退,气短或呼吸困难症状出现相对更早且更严重,在相同活动量下,老年患者可能比年轻患者更早出现气短表现。
生活方式:肥胖人群由于身体负担重,活动时更容易出现气短,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肺的负担,影响呼吸功能。
病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慢阻肺后气短或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会更复杂,因为心肺功能相互影响,心血管疾病可能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喘息症状可能更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儿童表达相对有限,喘息可能会影响其呼吸频率和状态,表现较为明显。老年患者喘息时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表现,需要更仔细鉴别。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过敏原的人群,如花粉、宠物毛发等,更容易出现喘息和胸闷症状,因为过敏原刺激呼吸道,引发气道痉挛等情况。
病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发生慢阻肺后喘息和胸闷症状可能会更频繁,因为两者气道炎症等病理改变有相似之处,相互影响。
5.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是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全身性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营养状况更容易受到疾病影响而出现体重下降等情况,且心理状态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发生慢阻肺后全身性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本身营养储备不足,疾病会进一步消耗身体能量和营养。
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发生慢阻肺后全身性症状可能相互交织,病情管理更复杂,因为恶性肿瘤也会导致体重下降、身体功能障碍等问题,与慢阻肺的全身性症状叠加。
二、慢阻肺的治疗
1.稳定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能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无论何时戒烟,对改善预后都有益处。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制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长效制剂)、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短效制剂,噻托溴铵长效制剂)和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这些药物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和极重度且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能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祛痰药:对于咳痰不易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有助于痰液排出,改善呼吸状况。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和营养支持等。呼吸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功能,提高呼吸效率;运动训练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很重要,特别是体重下降的患者。
长期家庭氧疗: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一般需每日吸氧15小时以上,使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或血氧饱和度升至90%。
2.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常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胸部X线等明确病因,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等。
支气管舒张剂:同稳定期治疗,可按需增加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如雾化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短效抗胆碱能药物等。
低流量吸氧:纠正低氧血症,一般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2%。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当地病原菌耐药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存在细菌感染证据,如脓性痰等,可选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能减轻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和症状。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儿童患者: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重视。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一些成人用的茶碱类药物可能对儿童有较大副作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康复治疗时运动强度要适中,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营养支持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营养不足会影响病情恢复和身体发育。
老年患者:老年慢阻肺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对血糖、血压的影响,可能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变化。康复治疗时要更加注重安全,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平衡能力差等原因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长期家庭氧疗时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设备,确保吸氧安全有效,同时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出现抑郁等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慢阻肺患者治疗需谨慎,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支气管舒张剂相对安全,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权衡利弊。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急性加重期的处理要在保障孕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低流量吸氧是相对安全有效的纠正缺氧的方式。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时,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减少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