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什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是常见可预防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与相应呼吸系统症状。病因包括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遗传等。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等,体征有桶状胸等。诊断靠肺功能等检查。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需戒烟、药物、康复治疗,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药物及氧疗。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如儿童防危险因素和早诊干预,女性关注特殊情况,老年人注意药物反应和康复环境,有基础病史者综合考虑基础病影响。
一、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缩写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病因
1.吸烟
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据研究,吸烟者慢阻肺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病风险越高。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产生与吸烟类似的慢阻肺发病效应。例如长期接触棉尘、蔗尘等有机粉尘的工人,慢阻肺的发病风险增加。
3.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奠定基础;室内空气污染,如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和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尤其在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中,这些污染物对呼吸道的损害更为明显。
4.感染因素
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的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发生有关。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分泌亢进,蛋白酶活性增高等,导致气道壁结构破坏,引发慢阻肺。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5.遗传因素
部分慢阻肺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α?-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缺陷,α?-抗胰蛋白酶缺乏可导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使肺组织容易受到蛋白酶的破坏,从而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但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慢阻肺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2.体征
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四、诊断
1.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FVC)<70%,可确定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根据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可分为不同的严重程度:轻度(FEV?≥80%预计值)、中度(50%≤FEV?<80%预计值)、重度(30%≤FEV?<50%预计值)、极重度(FEV?<30%预计值)。
2.胸部X线检查
慢阻肺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
3.胸部CT检查
高分辨率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慢阻肺的鉴别诊断及制定外科手术计划。
五、治疗与管理
1.稳定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措施,戒烟可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率。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制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长效制剂)、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短效制剂;噻托溴铵长效制剂)等,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改善症状。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可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祛痰药:对于咳痰不易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有助于改善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营养支持等。呼吸训练可改善呼吸肌功能,提高呼吸效率;运动训练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2.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常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等,也可能与空气污染、不适当停用支气管舒张剂等因素有关。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可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FEV?)、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常用药物有泼尼松龙,一般口服30-40mg/d,疗程10-14天。
抗生素:当患者出现脓性痰增多等细菌感染征象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氧疗: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给予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使血氧饱和度(SpO?)维持在90%-92%,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时期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慢阻肺的发生有关。对于儿童,应尽量避免接触烟草烟雾、职业性粉尘等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果儿童出现反复咳嗽、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减少成年后患慢阻肺的风险。
2.女性
女性在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可能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例如,女性的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可能对慢阻肺的症状表现和治疗反应有一定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慢阻肺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同时,女性患者在选择药物时,也需要考虑药物对月经、生育等方面的影响,但具体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3.老年人
老年人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预防骨质疏松、感染等并发症。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应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度进行,运动训练应循序渐进,呼吸训练要注重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老年人的家庭环境应进行调整,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污染物等,以利于病情的控制。
4.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慢阻肺患者,病情相互影响。例如,慢阻肺可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而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影响慢阻肺的治疗和预后。在治疗慢阻肺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的情况。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需谨慎,避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