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是什么病
慢阻肺病是一种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病因包括吸烟、职业性粉尘等多种因素,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气短等症状,诊断靠肺功能等检查,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等有不同注意事项,吸烟史患者需重视戒烟及避免二手烟等
一、慢阻肺病的定义
慢阻肺病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中,引起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
二、慢阻肺病的病因
1.吸烟:吸烟是慢阻肺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粘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刺激粘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大量研究显示,吸烟者慢阻肺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产生与吸烟类似的慢阻肺病。例如长期接触棉尘、蔗尘等的工人,慢阻肺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3.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粘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农村地区的生物燃料烟雾暴露也是慢阻肺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通风条件差的室内燃烧生物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长期暴露会导致气道炎症和慢阻肺病的发生。
4.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儿童时期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与成年后慢阻肺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例如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常见病原菌。
5.遗传因素:α?-抗胰蛋白酶缺乏是慢阻肺病的遗传危险因素。α?-抗胰蛋白酶缺乏者,血清中缺乏这种蛋白酶抑制剂,不能抑制多形核白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导致肺泡壁弹性纤维降解,引起肺气肿。但这种遗传因素相对较为少见。
三、慢阻肺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病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其他症状: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2.体征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视诊及触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四、慢阻肺病的诊断
1.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病的金标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根据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可分为不同的严重程度分级:轻度(FEV?≥80%预计值)、中度(50%≤FEV?<80%预计值)、重度(30%≤FEV?<50%预计值)、极重度(FEV?<30%预计值)。
2.胸部X线检查:慢阻肺病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变化,以后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改变对慢阻肺病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3.胸部CT检查:高分辨率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慢阻肺病的鉴别诊断,但并非常规检查项目。
4.血气分析:在慢阻肺病加重期,血气分析对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当PaO?<60mmHg,伴或不伴PaCO?>50mmHg,同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五、慢阻肺病的治疗与管理
1.稳定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减缓慢阻肺病进展最有效的措施,无论何时戒烟都有益于健康。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病症状的主要治疗药物。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FEV?得到改善。主要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和茶碱类(如氨茶碱)等。
糖皮质激素:对高风险的慢阻肺病患者,如FEV?占预计值<50%、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患者,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福莫特罗氟替卡松)可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有些患者的FEV?改善。
祛痰药:对于痰不易咳出者可选用祛痰药,如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肌肉训练(如全身性运动、下肢训练)、营养支持等。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改善活动能力,减少呼吸困难的不适感。
2.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其他原因包括空气污染、气胸等。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X线胸片等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控制性氧疗:给予低流量吸氧,使PaO?维持在60-60mmHg或SaO?达90%以上,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等,可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病情缓解和肺功能的恢复,如口服泼尼松龙或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等。
抗生素:当患者有脓性痰时,需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六、慢阻肺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时期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增加成年后慢阻肺病的发病风险。儿童慢阻肺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康复训练中的适合儿童的呼吸训练方法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因为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儿童慢阻肺病患者的病情恢复和生长发育。
2.老年患者:老年慢阻肺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要考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同时,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地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老年患者行动相对不便,康复治疗中的运动训练要选择适合老年人体能的方式,如缓慢的散步等,以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而加重病情。
3.女性患者:女性慢阻肺病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注意。妊娠期间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缺氧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调整治疗方案。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应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或暂停哺乳。
4.有吸烟史的患者:有吸烟史的慢阻肺病患者,戒烟是治疗的关键环节。但戒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烦躁、焦虑、体重增加等,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顺利戒烟。同时,有吸烟史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再次暴露于二手烟等有害环境中,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