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外阴炎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全身性疾病、过敏反应、不良卫生习惯、激素水平变化等。
1、病原体感染
外阴炎常由细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引发,如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等。感染途径包括性接触、公共浴池或泳池、使用公共坐便器等,也可能因阴道菌群失调导致有害菌过度繁殖。
2、物理化学刺激
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过度摩擦或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如强碱性肥皂、高浓度阴道冲洗液)会破坏外阴皮肤屏障,引发干燥、瘙痒及炎症。劣质卫生用品中的化学残留物也可能导致刺激反应。
3、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疾病会降低外阴皮肤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此外,经期、孕期、产褥期等特殊时期免疫力下降,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均可能诱发外阴炎。
4、过敏反应
对卫生巾、避孕套、阴道清洁剂等材质或成分过敏,可能引发外阴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需排查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5、不良卫生习惯
不勤换内裤、不清洁外阴会导致污垢和细菌积聚,而过度清洁(如频繁使用消毒剂)则会破坏阴道酸碱平衡,两者均可能诱发外阴炎。
6、激素水平变化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绝经后女性因体内激素波动,外阴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此外,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局部刺激。
外阴炎症状包括瘙痒、疼痛、红肿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分泌物检测等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过度清洁,并定期进行妇科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