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潴留治疗方法
急性尿潴留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诱导排尿法(听流水声、按摩法、热敷法)和导尿术;药物治疗有α受体阻滞剂(注意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儿童用药情况)和拟胆碱能药物(需权衡利弊,有胃肠道疾病史及儿童用药需谨慎)
一、急性尿潴留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1.诱导排尿法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让患者听水流声,部分患者可因此产生尿意从而排尿。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适用,生活方式上平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憋尿等不良习惯,有相关病史的患者更需注意规律排尿。
按摩法:可以按摩小腹部,从膀胱部位向尿道方向轻轻按摩,通过物理刺激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帮助排尿。但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对于儿童患者,按摩时需格外轻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因为儿童的身体更为娇嫩。
热敷法: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小腹部,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膀胱颈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排尿。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温度要适宜,儿童皮肤更敏感,温度应稍低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2.导尿术
一次性导尿: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尿潴留患者都可考虑,但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对于男性患者,导尿时要注意尿道的解剖结构,女性患者导尿时要注意会阴部位的清洁。儿童患者导尿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避免对尿道造成损伤。
二、急性尿潴留的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可以松弛膀胱颈部和前列腺部尿道的平滑肌,从而缓解排尿困难。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因为可能会引起血压等方面的波动。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一般不优先考虑使用此类药物。
2.拟胆碱能药物:可以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排尿,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儿童使用此类药物需严格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