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有关。血管病变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使下肢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病变致感觉减退、皮肤干燥皲裂易让细菌入侵;感染时炎症加重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长期饮酒、糖尿病病史长且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足。
一、血管病变导致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例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会促使糖化终产物形成,这些物质会沉积在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得下肢组织血液供应减少,组织缺血缺氧,这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血管因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由于本身血管弹性就相对较差,且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更易累积,所以此类人群发生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足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神经病变引发
糖尿病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发生代谢紊乱、缺血缺氧等改变。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下肢的感觉减退甚至消失,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足部受到的微小创伤,如鞋子的摩擦、石子的硌压等。同时,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足部的汗腺分泌,使足部皮肤干燥、容易皲裂,为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长期饮酒、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神经病变发生的概率更高,也更易因神经病变而引发糖尿病足。
三、感染因素参与
当足部存在微小破损时,由于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患者不能及时察觉,而血管病变又使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此时细菌就容易侵入足部组织并繁殖。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一旦发生感染,炎症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糖尿病足的发展。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足部有擦伤后未及时正确处理,就很容易引发感染,进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出现。尤其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慢性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染更容易发生且不易控制,更易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