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的有听力逐渐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变动时听力暂时改善、耳内钝痛(婴幼儿可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低调间歇性耳鸣及耳内气过水声等;慢性的听力长期缓慢进展、耳痛较轻多为隐痛或胀痛、有耳闷胀感,儿童患者表现各有特点,约30%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伴耳鸣。
一、听力减退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前常无明显诱因,患者可出现听力逐渐下降,伴自听增强,头位变动时听力可暂时改善。儿童患者可能对声音反应迟钝,如叫其名字无明显回应,常被家长发现异常。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情况。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一般呈长期、缓慢进展,病程通常超过3个月,患者多能陈述听力逐渐不如以前,对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等产生一定影响,老年人若患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因听力下降而减少社交活动。
二、耳痛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感觉耳内钝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在吞咽时耳痛可能会加重,尤其在婴幼儿中,由于不会准确表达,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症状。比如,临床观察发现约50%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会出现耳痛表现。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耳痛症状相对较轻,多为隐痛或胀痛,有的患者可能仅感觉耳部有闷胀不适,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患者,对耳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
三、耳鸣
患者可出现低调间歇性耳鸣,如“噼啪”声、嗡嗡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儿童患者若出现耳鸣,可能无法准确描述,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况,因为耳鸣会影响其耳部的舒适度和注意力。研究显示,约30%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会伴有耳鸣症状。
四、耳闷胀感
患耳可有闷胀感,仿佛有东西堵塞,就像耳朵被棉花堵住一样,患者可能会频繁触摸耳部或试图通过改变头位来缓解这种闷胀不适的感觉。在儿童中,耳闷胀感可能导致其出现异常的头部动作,如频繁歪头等,以期望改善耳部的闷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