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乳头状瘤是怎么回事
咽部乳头状瘤是咽部常见良性肿瘤,多由HPV-6、HPV-11型等低危型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成年人及儿童的咽部特定部位,有相关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病风险;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有异物感等症状,检查可见特定新生物;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术后有复发可能,儿童手术需谨慎,要关注患者免疫状态。
一、定义与病因
咽部乳头状瘤是咽部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尤其是HPV-6、HPV-11型等低危型病毒感染。好发于腭弓、悬雍垂、扁桃体、软腭缘等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可发病,但相对少见。生活中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咽部乳头状瘤的发病风险,因为这些因素会损伤咽部黏膜,降低局部免疫力,有利于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发展。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一般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如果肿瘤较大,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儿童患者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2.体征:咽部检查可见表面呈桑椹状或乳头状的新生物,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白色,质较软,有蒂或无蒂。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观察咽部新生物的形态、部位等情况。
2.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常需要取部分新生物组织进行病理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明确肿瘤的性质,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四、治疗方式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有蒂的乳头状瘤,可在表面麻醉下用钳夹、圈套器等方法摘除;对于基底较广的肿瘤,可能需要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较好,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尤其是与HPV持续感染相关的情况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喉镜,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情况,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对于HPV感染的患者,需要关注其全身的免疫状态,必要时可采取提高免疫力等辅助措施,降低复发风险。



